歷史典故小故事150字
吏隱
【吏隱】
《晉書·孫綽傳》:“嘗鄙山濤,謂人曰:‘山濤吾所不解,吏非吏,隱非隱。……’”
此是孫綽批評山濤的話,意思是指責(zé)他為官而貪隱士高名,為隱而慕為官之利祿.結(jié)果是非吏非隱,兩不像,所謂“吏隱”,舊時一些清高的士大夫,常不滿世俗的溷濁又以官小而自稱“吏隱”,意為隱于下位,而非隱于山林。漢東方朔,避世于金馬門。既為吏又有隱逸者的高志,此是真“吏隱”,然有關(guān)東方朔的記述,并無“吏隱”之稱,概“吏隱”之詞或本于《晉書》上事。至于《汝南先賢傳》所載鄭欽事,乃去吏之后,陳隱居于蟻坡之陽,是歸隱,而非“吏隱”,后因以“吏隱”為隱于下位之詞.
唐·宋之問《藍田山莊》詩:“宦遊非吏隱,心事好幽偏,”宋·陸游《感事》詩:“賴有東湖堪吏隱,寄聲籬菊待吾歸。”
吏催租
【吏催租】
宋·費袞《梁溪漫志》;“謝無逸嘗從潘邠老求近作,邠老答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氣所蔽。昨日清臥,聞攪林風(fēng)雨聲,欣然起題其壁云:‘滿城風(fēng)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意,止此一句奉寄。’”
宋潘大臨剛有佳句吟詠,卻有吏來催租,聲勢洶洶。詩意全敗。故后以“催租人”、“吏催租”比喻無文才,大煞風(fēng)景之意。
宋·陸游《劍南詩稿》卷七《歸耕》:“有圃免煩官送菜,叩門翻喜吏徽租。”此反其念而用之。
吏部眠
【吏部眠】
《晉書·畢卓傳》:“卓少希放達,為胡毋輔之(人名)所知。大興(晉元帝年號)末,為吏部郎,嘗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邃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于甕側(cè),致醉而去。”
晉人畢卓嗜好飲酒。一次他到鄰居家釀酒作坊里愉酒吃,被人捉住。第二夭早展,作坊主認出是吏部畢郎官,便趕緊為他松綁。卓并不生氣,還請酒坊老板一起在酒缸邊喝酒,喝道醉了才離開.“吏部眠”即指畢卓喝醉酒的故事。后因用為詠嗜酒廢事之典。
唐·杜甫《游子》詩。“慶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
吏部訪孤兒
【吏部訪孤兒】
《世說新語·政事》:“嵇康被誅后,山公舉康子紹為秘書丞。參見“嵇紹不孤”。
吏部,指山濤;孤兒。指嵇紹。三國魏時,嵇康被殺后,康之好友吏部尚書山濤,果然受托訪得嵇紹舉薦為官。后因用為詠知交恤孤之典。
唐·劉長卿《哭張員外繼》詩:“獨聞山吏部,流涕訪孤兒。”
立仗馬
【立仗馬】
《新唐書·李林甫傳》:“林甫居相位凡十幾年。固寵市權(quán),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yǎng)資,無敢正言者。補闕杜琎再上書言政事,斥為下邦令。因以語動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欲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后雖欲不嗚,得乎?”
立仗馬,本是古代排列在宮門外面作儀仗的馬隊,李林甫以整治立仗馬為喻,恫嚇群諫官,使之緘口默默,不得言論進諫。杜琎一鳴,貶為下邦縣令。李林甫獨斷專行,欺壓群僚,由此可見。后以“立仗馬”比喻貪戀祿位而不敢有所作為的人。
《卿齋志異·續(xù)黃梁凈》:“又逾年,朝士竊竊,似有腹非之者。然各為立仗馬,曾亦高情盛氣.不以置懷。”
立雪
【立雪】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三“菩提禪師”:“(達摩)師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時有僧神光(即慧可)者,……晨夕參承,……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
中土禪宗二祖慧可,初參達摩祖師,十分虔誠恭敬,其夜,天下大雪,光久立雪中,到天將亮?xí)r,雪深已沒過膝蓋。達摩間他,你久立雪中要見我,當(dāng)求何事?光悲淚說,愿和尚發(fā)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眾生?;劭烧f完,用刀將左臂砍斷,以表誠信。達摩認為慧可能傳承佛法,遂傳衣缽給他。后因以“立雪”為就學(xué)師門,尊師重道的典故。
宋·陸游《劍南詩稿》卷一四《禪室》詩:“勿為霜寒憶溫暖,少林立雪彼何人?”
力飲勿諫
【力飲勿諫】
《南史·謝弘徽傳》附《謝朏傳》:“弟謝滿時為吏部尚書,朏至郡,致滿數(shù)斛酒,遺書曰:‘可力飲此,勿豫人事。’又附“謝滿傳”:初,朏為吳興,滿于征虜渚送別,朏指滿口日:‘此中惟宜飲酒。’……”
謝朏處于南朝宋、齊換代之時,言行稍有不鎮(zhèn),便有滅門之皮。他叮囑謝滿,要多飲酒,不要干預(yù)人事,以全身遠害。后因用作詠勸人消沉避害的典故。
宋·張詠《晚泊長臺驛》:“驛亭斜掩楚城東,滿引濃醪勸諫慵。”
立談封侯
【立談封侯】
《文選》卷四十五漢·揚子云〔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七十說而不遇,或立談而封侯。”唐·李善注:“《史記》曰:‘虞卿說趙孝成王,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
漢·揚雄有“立談封侯”之論,李善注認為此指虞卿說趙孝成王,兩次談?wù)摷幢环鉃樯锨?,后用為詠時運亨通迅得封侯之典。
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南伯從事賢,君行立談際。”
力透紙背
【力透紙背】
唐·顏其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dāng)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見《顏魯公文集》)
顏真卿為唐代著名書法家。上面的引文,是他稱贊唐“草圣”張旭書法筆力及造詣的話。后因以“力透紙背”形容書法遒勁有力,又用以形容詩文立
意深刻,造語精警。
清·趙翼《甄北詩話·陸放翁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蕭紅作<生死場>序》:“敘事和寫.,勝于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jīng)力透紙背。”
厲水之道,孔子觀河梁
【厲水之道(孔子觀河梁)】
《列子·說符》:“孔子自衛(wèi)反普,息駕乎河梁而觀焉。有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弗能游,黿鼉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將厲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弗能游,黿鼉弗能居也,意者難可以濟乎?’丈夫不以錯意,遂度而出。
孔子問之曰:‘巧乎?有道術(shù)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
丈夫?qū)υ唬?lsquo;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從以忠信。忠信錯吾軀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復(fù)出者,以此也。’
孔子謂弟子曰:‘二三子識之!水且猶可以忠信誠身親之。而況人乎!’”。又見《說苑·雜言》、《孔子家語·致思》。
孔子在河梁上觀水,見一男子出入激流十分自由,便間游水的方術(shù)訣竅。游水男子的回答。未講踏浪之術(shù),卻反復(fù)強調(diào)了不敢用私的忠信之心。剔除了儒家的說教和唯心論的虛偽,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戰(zhàn)勝困難的物質(zhì)力量,也并非妄說。后以此用為宣揚忠信之道的典故,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附錄《觀我生斌》:“追風(fēng)飆之逸氣,從忠信以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