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直播官方版-夜猫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夜猫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學生作文網 > 作文素材 > 歷史典故 >

20個歷史典故

時間: 馬斌2 歷史典故

  棘刺情

  【棘刺情】

  《晉書·文苑傳·顧愷之傳》:“(愷之)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于壁,以棘針釘其心,心遂患痛,愷之因致其情,女從之,遂密去針而愈。”

  晉畫家顧愷之愛慕鄰女,女不肯從,顧畫其形,用棘針刺在心上,鄰女心疼痛。后顧得到鄰女歡心,去圖上棘針,女再不疼痛。后遂用為以惡行求愛之典。

  棘刺沐猴

  【棘刺沐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宋人有請為燕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即沐猴)者,必三月齋然后能觀之。燕王因以三乘(指給制猴者優(yōu)厚的傳祿)養(yǎng)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聞人主無十日不燕(同宴)之齋。今知王不能久齋,以觀無用之器也,故以三月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刻刀)必小。今臣。冶人也,無以為之削,此不然物(不實之事)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問之,果妄,乃殺之。”

  《韓非子》中所謂“棘刺沐猴”,古時只不過是一局編術。冶者在燕王面前,揭露了詐騙者的虛妄。

  韓非以此為喻,說明世間那些空談家們,他們所夸的???,大都與棘刺沐猴者的虛偽與欺騙是一樣的。

  后因以“棘刺沐猴”指妄談空說,或比喻不值錢的踐物。

  唐·李白《丑女來效顰》詩:”棘刺造沐猴,三年費精神。”

  白居易《大巧若拙斌》:“巧在乎無枉,物性非勞形于棘猴之中。”

  即鹿無虞

  【即鹿無虞】

  《周易·屯》:“即鹿無虞,惟入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孔穎達疏:“即,就也。虞,謂虞官。如人之田獵,欲從就于鹿,當有虞官助己,商度形勢,乃始得鹿;若無虞官。即虛入林木之中。”

  “屯”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屯”卦的表像為震下坎上。上面所錄是“屯”的卦辭,意思是以捕鹿作比方,說辦事情無人幫助,條件不具備,不成熟而盲目從事。不如根據(jù)情況,暫時放下不辦,以免徒勞。

  后因用為詠辦事情無人幫助,條件不成熟之典。

  《后漢書·何進傳):“《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

  宋·蘇軾《蘇軾文集》二五《上神宗皇帝書》:“今欲鑿空尋訪水利,所謂即鹿無虞,豈惟徒勞,必大煩擾。”

  羈鳥

  【羈鳥】

  晉·陶潛《陶淵明集》卷二《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陶潛在詩中描寫了擺脫官場。歸隱農村的樂趣。以關在籠中失去自由的鳥比自己陷身塵網之苦,依戀原來居住的舊林,暗喻農村出身的人總是懷念農村。

  后遂用為依戀鄉(xiāng)村故鄉(xiāng)之典。

  唐·劉滄《留別山中友人》:“欲辭松月戀知音,去往多同羈鳥心。”

  這里以“羈鳥”自喻,借以詠述依戀山鄉(xiāng)之情。

  箕山之節(jié),箕山之志

  【箕山之節(jié)(箕山之志)】

  漢·班固《漢書·鮑宣傳》:“薛方嘗為郡椽祭酒,嘗征不至,及莽以安車迎方,方因使者辭謝曰:‘堯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節(jié)也。’”

  古代傳說堯時巢父、許由曾隱居箕山。后因以“箕山之節(jié)”作為隱居以全節(jié)的典故。也作“箕山之志”。

  晉·陳壽《三國志·王粲傳》:“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歡。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

  嵇侍中血

  【嵇侍中血】

  《晉書·嵇紹傳》:“紹以天子(晉惠帝)蒙塵(在外逃亡,蒙風塵之苦),承詔馳詣行在。所(行在所,簡稱“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值王師敗績于蕩陰,百官及侍衛(wèi)莫不散潰,唯紹嚴然端冕,以身捍衛(wèi),兵(兵刃)交玉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于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晉惠帝永平元年(公元二九一年)發(fā)生了西晉皇族內部爭奪政權的“八王之亂”。在這場斗爭中,有一次嵇紹(三國魏嵇康之子,官侍中)隨同惠帝與成都王司馬穎作戰(zhàn),兵敗,百官侍衛(wèi)逃散,亂兵至,紹以身護帝,被殺身死,血濺帝衣。事定后,左右欲為帝洗衣,惠帝不使洗去嵇侍中血跡,以表永懷不忘

  之意。后因用為詠忠勇犧牲精神氣質的典故。

  唐·韓偓《感事》詩:“戮血慚嵇紹,遲行笑褚淵。”宋·文天樣《正氣歌》:“為顏頭(又為“斷頭”),為嵇侍中血。”

  箕簸揚

  【箕簸揚】

  《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唐·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

  《詩經·小雅·大東》中說天上的箕星像簸箕,但是不能當簸箕用。后遂用為空有虛名之典。

  唐·韓愈《三星行》詩:“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

  積薪厝火

  【積薪厝火】

  漢·賈誼《新書·數(shù)宇》:“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獨曰:‘未安。’……失抱火措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西漢文士賈誼曾用“置火于積薪之下,而在上面睡大覺”,來比喻處危境而無警覺。后遂用為處險境而不自知之典。

  嵇康寡識

  【嵇康寡識】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附《嵇康傳》:“時又有譙郡嵇康,……至景元中,坐事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康采藥于汲郡共此山中。見隱者孫登,康欲與之言,登默然不對。逾時將去,康曰:‘先生竟無言乎?’登乃曰:‘子才多識寡。難乎免于今之世。’”

  三國時,隱士孫登曾指出稽康才多識寡,故難免于受害。后遂用為詠社會經驗少,不知全身遠害之典。

  后因用作不知引退以保全生身的典故。

  姬姜

  【姬姜】

  《左傳·成公九年》:“《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蕉萃。’”晉·杜預注:“逸《詩》也。姬、姜,大國之女。蕉萃,陋踐之人。”

  上古時期,黃帝為姬姓,炎帝為姜姓。周:天子姓姬,而齊為姜太公封地姓姜。春秋時“姬姜”常作為大國之女的代稱。后用為詠美女或貴族婦女之典。

  唐·段成式《和周繇見嘲》詩:“王謝初飛蓋,姬姜盡下山。”

  積甲山齊

  【積甲山齊】

  《后漢書·劉盆子傳》:“樊崇乃將盆子及盡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宣陽城西,與熊耳山齊。”

  漢光武帝大破赤眉軍,樊崇等率眾歸降,兵甲堆積。高與熊耳山齊.兵甲堆積如山,極言其多。后用為形容戰(zhàn)績輝煌之典。

  唐·張說《張說之集》十七《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并國公郭知運碑:“積甲山齊而有余,收馬谷量而未盡。”宋·陸游《中夜聞大雷雨》詩:“已聞三箭定天山,何啻積甲齊熊耳。”

  雞之五德

  【雞之五德】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二第二十三章:“田饒曰:‘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雞雖有此五德,君猶日渝而食之者何也?則以其所以來者近也。’”

  春秋時,田饒稱雞有文、武、勇、仁、信五種大德。后因用作詠雞的典故。

  唐·杜甫《雞》詩:“紀德名標五,初鳴度必三。”

  雞鳴狗盜

  【雞鳴狗盜】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戰(zhàn)國時,齊國孟嘗君好客。門下有食客數(shù)千人。他在秦國為相,不久想回齊國去。秦昭王不準,并想殺掉他。他的門客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官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秦王寵姬為孟嘗君說了好話。秦王答應放他回國。后又反悔派人追趕。孟嘗君此時已至關下,因未雞鳴而不得通行。“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fā)傳出。”

  后因以“雞鳴狗盜”比喻品格上本無行狀,但有細微末技的市井之徒。

  唐·胡曾《函谷關》詩:“朱門不養(yǎng)三千客,誰為雞嗚得放回?”

  宋·文天祥《求客》詩:“雞鳴曾脫函關厄,還有當年此客不?”

  雞不如鶴

  【雞不如鶴】

  漢·韓奧嬰《韓詩外傳》卷二.第二十三章:“田饒事魯哀公而不見察,謂哀公曰:‘臣將去君,黃鵠舉矣。’哀公曰:‘何謂也?’田饒曰:‘君獨不見夫雞乎……雞雖有此五德,君猶日渝而食之者何也?則以其所從來者近也。夫黃鵠一舉千里,止君園池,食君魚鰲,啄君黍粱,無此五德者,君猶貴之者何也?以其所從來者遠也。故臣將去君,黃鵠舉矣。”

  春秋時,田饒因魯哀公不重視自己,曾以雞、鶴作比,說明雞雖有“五德”于人,仍免不了被人輕視,吃掉。這是因為近而易得的緣故。黃鵠(鶴屬)雖有賴于人,卻極受愛護,就是因為遠不易得之故.人主貴遠賤近,不識賢臣,與此相同。

  后用為諷貴遠輕近之典。

  唐·鮑防《雜感》詩:“遠物皆重近皆輕,雞雖有德不如鶴。”

  雞碑

  【雞碑】

  《晉書·戴逵傳》:“戴逵字安道,譙國人也。……總角時,以雞卵汁溲由瓦屬作鄭玄碑(溲,浸沃),又為文而自鐫之,詞麗器妙,時人莫不驚嘆。”

  晉,戴逵,少年時博學多才.不僅善屬文,又善彈琴,工于書畫,多才多藝。孩童時自作“雞碑”便是他巧藝多能之一例。后因用為幼智巧藝的典故。

  宋·丁用晦《芝田錄》序:“予學慚鼠獄。智乏(或作昧)雞碑。

  機械者流

  【機械者流】

  《莊子·天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

  莊子文中“機械者”系指心中充滿機關巧算的人。后因以“機械者流”稱謂奸佞巧詐之徒。

  清·沈起鳳《諧鐸》卷七:“我輩笑啼,由中而發(fā);不似世途上機械者流,動以假面向人。”

  饑用飽揚

  【饑用飽揚】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登不為動容,徐喻之曰:‘登見曹公言;“待譬如養(yǎng)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養(yǎng)鷹。饑則為用,飽則揚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三國時陳硅說布聯(lián)曹,布使陳登詣曹操,登返后,布因未得徐州牧,大怒.登曰:“如虎,應飽食肉,饑則咬人.而曹公曰如鷹,饑則為用,飽則飛揚。”后遂用“饑用飽揚”喻養(yǎng)鷹之典。

  宋·范成大《乙未元日用前韻書懷,今年五十矣》:“定中久已安心竟,飽外何須食肉飛?”詩人化用此典,愈謂但求溫飽,即已滿足,此外何必更求

  富貴飛騰呢?

  擊轅之歌

  【擊轅之歌】

  漢·崔骃《亭伯集·上四巡頌表》:“唐虞之世,樵夫牧豎,擊轅中韶(韶,傳說中舜所作樂曲名。中韶,合于韶樂),感于和也。”

  傳說堯、舜在位時,民生安樂,故百姓擊轅作歌,以頌盛世太平。后因以“擊轅之歌”用為歌頌太平之意。

  《文選》三國魏·曹子建(植)《與楊德祖書》:“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
蕭規(guī)曹隨

  【蕭規(guī)曹隨】

  漢·揚雄《法言·淵騫》:“或問蕭曹。曰:‘蕭也規(guī),曹也隨。’”唐·李軌注:“蕭何規(guī)創(chuàng)于前如一,曹參奉隨于后不失.”

  西漢初年,曹參繼蕭何為相,全部按蕭何創(chuàng)建的成規(guī)辦事。故有“蕭規(guī)曹隨,的說法。據(jù)《史記。曹相國世家》說:“參始徽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通隙,引申為嫌隙)。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又“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斠(音jiang,直、明)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靜,民以寧一。”

  《漢書·揚雄傳。解嘲》:“夫蕭規(guī)曹隨。留侯書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邸隤(響,此指名聲影響,這句是指他們的名聲好比從高山傳下的聲音那么高遠)。”

  后因以“蕭規(guī)曹隨”指按前人的成規(guī)辦事,可用為褒義,也可用為貶義.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二“紹興”八年九月:“經久之制,不可輕議,古者利不百不變法,卿等宜以蕭規(guī)曹隨為心,何懼不治。”

  鞭石出血

  【鞭石出血】

  唐·歐陽詢等編修《藝文類聚》卷六引《三齊略記》:“(秦)始皇作石塘(塘,堤;又作橋),欲過??慈粘鎏?。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輒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陽城山石盡起立,薿薿(音nini)東傾,狀如相隨行。”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亦有此說記載.

  古時,秦始皇架橋要到東海之上觀日出,有一神人來幫助架橋。賺石頭下海時太慢,就以鞭撻驅趕,石頭竟至流出血來。這個近似神話的故事,反映了秦始皇驕橫殘暴,為所欲為.

  后常用以比喻雄奇神威或橫暴恣肆的行為。

  唐·李白古風四十八《秦王按寶劍》詩:“秦皇按寶劍.赫怒展威神。逐日巡海石,驅石架滄津。”“逐日”兩句,正是暗用架橋觀日,鞭石出血的故實。

27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