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故事300字
侯景未擒
【侯景未擒】
《南史》卷八十《賊臣傳·侯景傳》:“高澄又遣慕容紹宗追景……景軍演潰散。喪甲士四萬人,馬四干匹,軸重萬余兩。乃與腹心數(shù)騎自硤石濟淮,稍收散卒,得馬步八百人……晝夜兼行,追軍不敢逼。使謂紹宗曰:‘景若就禽。公復何用?’紹宗乃縱之。”
《南史》中載魏將慕容紹宗因怕鳥盡弓藏,故放走了可以捉捕到的叛臣侯景。后遂用為討伐叛逆不力之典。
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摘。”
抱柱信,抱柱之信
【抱柱信】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 (梁,河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關于此事的記教,又見《戰(zhàn)國策·燕策一》《史記·蘇秦列傳》。 尾生忠干愛情,信守約誓,但頭腦任化,不知權(quán)變,故抱柱而死。
后因以“袍柱雌、“抱柱信粉為堅守信約的典故,特別多用于男女間的愛情信誓方面.
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卷一《古詩八首》之八:“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
唐·李白《長干行》詩,“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紅葉題詩,題紅
【紅葉題詩(題紅)】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顧況在洛,乘間與三詩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題詩上曰;‘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明日于上游,亦題詩葉上,放于波中,詩曰:‘花落深言茸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后十余日,有人于苑中尋春,又于葉上得詩,以示況,詩日:‘一葉題詩出禁城,訛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紅葉題詩”是唐代盛傳的姻緣巧合故事,各書所述人與事雖不盡相同,但基本情節(jié)卻相類似。后因用為良緣巧合的典故。
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詞:“漂流處,莫趁溯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清·孔尚任《挑花扇》第二十九出《逮社》:“難投,相思誰救?等他詩題紅葉,白了少年頭……”
紅拂私奔
【紅拂私奔】
唐·杜光庭《虬髯客傳》記載:隋末,宰相楊素有一張姓侍妾,名出塵,常手執(zhí)紅拂,一次,李靖謁楊素,紅拂見李氣宇軒昂,遂與李私奔,赴太原輔佐李世民起兵。
后常以“紅拂私奔”比喻慧眼識人、為追求美滿婚姻而抗爭的女性。
《警世通言》卷二一,“當初紅拂一妓女,尚能自擇英雄,莫說受恩之下,愧無所極,就是我終身之事,舍了這豪杰,更托何人?”
橫行將
【橫行將】
《漢書.季布傳》:“單于嘗為書嫚呂太后,太后怒,召諸將議之。上樊噲曰:‘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諸將皆阿呂太后,以噲言為然。布曰‘噲可斬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萬,困于平城,噲時亦在其中.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謾!”
樊噲大言說,我?guī)Пf,可橫行匈奴中,季布當面揭穿說,當初高帝帶兵三十萬,還被困于平城.你樊哈亦被困在城里。此言分明是大話空話,該殺。“橫行將”可指勇將,或指吹??浜??。
恨不十年讀書
【恨不十年讀書】
唐·李延壽《南史·沈攸之傳》(卷三七):“攸之晚好讀書,手不釋卷,《史》、《漢》事多所記憶。常嘆曰:‘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
原為南朝齊沈攸之自嘆之言,后借以形容后侮自己讀書太少。
橫草
【橫草】
《漢書·終軍傳》:“軍自請曰:‘軍無橫草之功,得到宿衛(wèi),食祿五年·’”
唐·顏師古注;“言行草中,使草偃臥,故云橫草也。”
橫草是指奉君主使命,出使或遠征,行程中踏踐野草,使之橫到,表示有徽小的苦勞。后遂用為自謙之典。
唐,韓愈《答張徹》詩:“敬誠慕橫草,瑣力摧撞筵。”
黑頭公
【黑頭公】
《世說新語·識鑒》:“諸葛道明初過江左,自名道明,名亞王(導)庾(亮)之下。先為臨沂令,承相謂曰:‘明府當為黑頭公.”,
晉人諸葛道明,年輕有為,王導稱他“當為黑頭公”。(頭發(fā)未白時即可升為公侯)晉人王珣亦被稱為黑頭公。后遂用為壯年居三公之典。
唐·韓栩《送李中垂赴商州》詩:“當年紫髯將,他日黑頭公。”
黑鳥跱衡,飛鳥跱衡
【黑鳥跱衡(飛鳥跱衡)】
《文選》卷一四顏延年
《赭白馬賦》注引《古文周書》:“(周)穆王田(田,通畋,田獵),有黑鳥若鳩,翩飛而跱干衡(跱,止,獨立;衡,車轅前端的橫木)。御者斃之以策。馬佚,
不克止之,躓于乘(躓,跌倒),傷帝左股。”
周穆王外出打獵,突然有一只黑色鳥落在車前橫木上,趕車人忙用鞭子打死了黑鳥,馬驚車翻。跌傷了周夭子。后因用為不測之禍的典故。
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戒出豕之敗御,惕飛鳥之跱衡。”
黑牡丹
【黑牡丹】
宋·蘇軾《分類東坡詩》十一《墨花》:“獨有狂居士,求為黑牡丹,”宋·程紋注;
“唐末劉訓者,京師富人。……京師春游,以觀牡丹為勝賞。訓邀客賞花,乃系水牛數(shù)百在前,指日:‘此劉氏黑牡丹也。’”
“黑牡丹”原本是唐人劉訓戲稱自己的水牛。后因用為牛的別稱。
元·湯炳龍《北村集·題江貫道百牛圖》詩:“卷中解后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識,”(見《元詩選》)
鶴書征
【鶴書征】
《文選》卷四十三南朝·齊·孔德璋《北山移文》:“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赴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
此四句,是孔稚硅嘲諷“假隱士”周颙,一旦接到委任詔書之時得意忘形的神態(tài)。古代征辟賢士的詔書以鶴書文體來撰寫。后以“鶴書征”代指朝廷征聘賢士做官。
唐·張九齡《餞陳學士還江南同用征字》詩:“圣朝巖穴選,應待鶴書征。”
鶴長鳧短
【鶴長鳧短】
《莊子·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xù),無所去優(yōu)也。”鳧,野鴨。脛,腿。莊子的意思是:人和物各有天性,不可違背自然之道,隨意改變。譬如,鳧的腿雖短,但如果給它接長,它就有優(yōu)愁了;鶴的腿雖長,但若是給它截短,也會造成悲劇。
后因以‘鶴長鳧短”比喻天性不同,應順其自然;又以“斷鶴續(xù)鳧”比喻違反自然,矯揉造作。
金·元好問《示懷祖》詩:“狗盜雞鳴皆有用,鶴長鳧短果如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陸判》:“斷鶴續(xù)鳧,矯作者妄。”
鶴林友,非時花,殷七七
【鶴林友(非時花、殷七七)】
南唐.沈汾《續(xù)仙傳·殷文祥》:“殷七七,名文祥。又名道筌,嘗自稱七七,俗多呼之。不知何所人也,游行天下。人言久見之,不測其年壽……周寶舊于長安識之,尋為涇源節(jié)度使,延之禮重……鶴林寺杜鵑高丈余,每春末花爛漫。寺僧相傳,言貞元中,有外國僧自天臺來,盂中以藥養(yǎng)其根來種之.自后構(gòu)飾,花院鎖閉,時或窺見三女子,紅裳艷麗,共游樹下。人有輒采花折枝者,必為所祟。俗傳女子,花神也,是以共寶惜。故繁盛異于?;āF浠ㄓ_,探報分數(shù).節(jié)使賓僚官屬,繼日賞玩;其后一城士女,四方之人,無不載酒樂游縱,逢春入夏,自旦及昏,閭里之間,殆于廢業(yè),寶一日謂七七曰:‘鶴林之花,天
下奇絕,常聞能開非時花,此花可開否?’七七曰:‘可也.’寶曰:‘今重九將近,能花此日乎?’七七乃前二日往鶴林宿焉。中夜,女子來謂七七曰:‘道者欲開此花邪?,七七乃問女子何人.探夜至此?女子曰:‘妾為上玄所命,下司此花,然此花在人間已逾百年,非久即歸閬苑去。令與道者共開之,非道者無以感妾。’于是女子倏然不見。來日晨起,寺僧忽訝花漸拆蕊。及九日,爛漫如春。”(《太平廣記》卷五十二)
鶴林友即神仙殷文徉(殷七七),他曾使鶴林寺杜鵑于九九重陽節(jié)非時開放。后常以“鶴林友”喻指隱士或道士,以“非時花”用為神仙方術(shù)的典故。
元.馬致遠[雙調(diào)·撥不斷〕:“伴虎澳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
宋·蘇軾《后十余日復至〔吉祥寺)》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jié)把花開。”(《分類東坡詩》卷二十三)
盍朋簪
【盍朋簪】
《周易·豫卦》:“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三國魏·王弼注:“夫不信于物,物亦疑焉。故勿疑則朋合疾也。盍,合也。簪,疾也。”
《易·豫卦》是坤下震上,有“勿疑,朋盍簪(聚也)。”意思是你不要三心二意,疑神疑鬼,朋友們自然會來相聚的。后遂用為友人來聚之典。
唐·戴叔倫《臥病》詩:‘滄州詩社散,無夢盍朋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