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陶淵明的事例作文
陶淵明他遠離鬧市,遠離塵囂,歸隱田園,品鄉(xiāng)間淡,觀風中寒菊,活得那么瀟灑自在。一起看看以下作者描寫陶淵明的作文吧!
陶淵明的事例作文一
在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用了“落寞”兩個字評價他辭官歸隱后的心情,我有不同的理解。陶淵明從小就深受儒家和道家兩大學派的影響,逐漸的思想產(chǎn)生了“達則兼濟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勵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禍連年不斷,根本無法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
十三年的宦游生涯,對陶淵明來說,僅僅是一場噩夢,他的《歸去來兮辭》寫得再明確不過了。“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是心性與出仕的矛盾;“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這是心性與世俗的矛盾;“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是心性與時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況“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呢!“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這不是一時的感情沖動,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理性抉擇。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告別仕途,戡破宦海,歸隱田園,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窮苦潦倒,但內(nèi)心仍是甘之如飴。所以他是幸福的。
陶淵明的事例作文二
也許人生路途中所遭遇的磨難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吧,困難的環(huán)境中總是能鍛造出人才。正是陶淵明當時的環(huán)境所迫,才會有那么多的好詩,陶冶著我們的情操,漸漸地征服我們的心靈。在光鮮亮麗的表面,成功的背后總會有些不如意。當有些選擇有些磨難種種浮現(xiàn)在面前的時候,當我們一頭霧水、不知所措的時候。真的很羨慕陶淵明的那種悠閑自在的生活。有些東西是永遠不會隨著時間而腐朽,就像陶淵明在我們心中,留給我們的他那些高貴品質(zhì)。我心中的陶淵明,他是后人的典范。
陶淵明他遠離鬧市,遠離塵囂,歸隱田園,品鄉(xiāng)間淡,觀風中寒菊,活得那么瀟灑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沒有勇氣來面對生活得是后人的典范。陶淵明他遠離鬧市,遠離塵囂,歸隱田園,品鄉(xiāng)間淡,觀風中寒菊,活得那么瀟灑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沒有勇氣來面對生活得不幸,可是誰又能感受的到他內(nèi)心得無奈。他也有濟世的抱負,卻無從施展,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容不下這一錚錚的魏晉風骨,于是他才會在百般的無奈中選擇出世。他背后的無奈、焦灼、傷痛誰又能真正理解。當他放棄那些官場名利的同時,他也得到了快樂。
山清水秀,使人忘俗,他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在隱居中擁有的淡然心態(tài)、豁達胸懷。他過的那種閑情逸致生活是多少人都向往,都一直念念不忘的。人們都欽佩陶淵明,他有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貴品質(zhì);有著不與反動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的詩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更是值得我們學習。他那份牽腸掛肚的哀愁,那些溢滿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飄逸的白云,永存于中華民族的上空,更是留在我們的心中……
陶淵明的事例作文三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我國東晉大文學家 ,田園詩的創(chuàng)始人。
陶淵明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他雖然很貧困,曾去做過幾任小官,但不愿和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辭官隱居,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清苦生活,雖然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但卻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中,再窮。 再苦也不在乎,陶醉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美好生活中。他“濯清漣而不妖。”雖然隱居避世,一身輕松,但依然自食其力“種豆南山下。”依然悠然自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雖然沒有大詩人李白豪邁的胸懷,但卻同樣嗜酒,依然可以寫出“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的千古名句,依然可以把一片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和他熱愛的田園生活留給世人。
雖然他不能像曹雪芹那樣給世人留下《紅樓夢》般的長篇著作,但依然可以寫出讓人津津樂道的自傳——《五柳先生傳》。
它不同于常人,是留名千古的東晉大文學家,但他更比常人向往那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的完美生活。他雖然不能如愿以償,但依然為可以隨自己的意愿生活而安然自若。在自己的生活中沒有功名利祿,不用為五斗米折腰,與官場上的人同流合污,沒有戰(zhàn)爭,沒有剝削,高興時應(yīng)朋友之邀去喝酒,喝完就走,寫寫文章自娛自樂,在自己的生活中度過余生。
他就是淡泊名利,率真放達,安貧樂道的陶淵明。
陶淵明的事例作文四
漫步在歷史長廊中,看陶淵明躬耕田畝,醉臥菊叢,一間陋室卻風致高雅;聞陶淵明把酒言歡,登高舒嘯,三言兩語卻字字巧妙;悟陶淵明結(jié)廬人境,縱情山水,一壺濁酒卻滿身高潔。一個心性自然,無拘無束的陶潛,伴隨著他千古流傳的佳句,在我心中留下了不滅的身影。
他飲酒,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和歷史上許多名人一樣,性嗜酒。是腐朽的官場讓他擁抱自然,愿在醉夢中尋求自我。他曾寫下《飲酒》組詩20首,每一首,都是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自然的喜愛,每一句,都是他真情流露的肺腑之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是其中之一,我們似乎看到了五柳先生在南山腳下,身著舊衣,卻怡然自得的模樣。陶淵明對酒情有獨鐘,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超凡。
他賞花,獨愛秋菊。陶淵明和菊花似乎如影隨形,說到陶潛,人們便想到那滿叢傲骨的菊花。它們或是遍地金黃,又或是臨霜獨放,這難道不是陶潛最真實的寫照?典故中一說的陶淵明中年喪妻,偶得一夢,那仙逝的妻子便是那傲骨的菊花,于是陶淵明從此獨愛菊。無論是寄情秋菊,還是鐘愛風骨,陶淵明對菊花的喜愛,是眾所皆知的。一句“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盛贊菊花,菊與他,早已融為一體。
他為人,淡然脫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詩詞中的美好品質(zhì)。“修身、治國、平天下”也曾是他少年時的凌云壯志,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自愛,使他寧愿身在田園,饑寒交迫,也不愿阿諛奉承,違背心志。不管在哪里,陶淵明始終堅持著自我,不因為紅塵而拔本塞源。最愛那句“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即使在鬧市中居住,卻也能保留心中一份心靈的寧靜,這是怎樣的一種淡然?
縱然陶淵明已然離我們上千年之遙遠,但我心中的陶淵明會一直鼓舞我前進。陶淵明的品質(zhì)會隨著他的詩歌,行走在路上,且行且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