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的故事
下面也是一些古代的名人故事,來看看吧!
吳敬梓晚年夜間行走暖身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晚年生活很貧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橋時,只有古書幾十冊,日夜誦讀自娛。最后,連這些書也拿去賣掉買米。
冬天,吳敬梓缺衣少食,當(dāng)然談不到買酒御寒。他便邀請五六個好友,乘月色走出南京城南門,繞著城墻走,一路上唱歌、吟詩,你歌我和,直到天亮,走進(jìn)水西門而散,夜夜如此。由于走了幾十里路,全身就暖和了,吳敬梓幽默地稱夜間之行為“暖足”。
陳策追騾的典故
陳策,是宋時的建昌南城人。有一天,陳策去集市上買了一匹騾子。這騾子精壯精壯的,毛色發(fā)亮,走起路來四只蹄兒像翻花。喜得陳策連聲說,好騾好騾。他就只會說好騾好騾。第一次用這騾子,是要從西城運(yùn)一些絲綢到他的鋪?zhàn)??;镉媽胺派向呑拥谋常氩坏津呑油蝗槐┡饋?,上躥下跳,連鞍都摔在地上,把幾個伙計嚇了一跳。
這騾怎么了?伙計把騾捉住,又試了幾次。只要鞍一上騾背,它就發(fā)怒一般暴躁地蹦跳。“這是一匹傷鞍的騾,老主人整的。”陳策說。騾不能負(fù)重,廢物。鄰居說:“怎么來,怎么去。”可陳策這個人不忍心這樣做。受了欺騙,可他就這樣認(rèn)了。他叫伙計把騾子關(guān)到城外閑置的老屋子里,每天供給它草料。他說,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對畜生這樣狠,真是畜生!他的兒子對父親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還是想怎么來,怎么去。誰都會這么想。但這個念頭他不會跟父親說,他有點(diǎn)怕父親,所以后來做的事他都是瞞著父親干的。他找到平時極相熟的一個人——駔。駔就是市場經(jīng)紀(jì)人。
他說,你想法把我這頭騾子賣了,二一添作五,錢分你一半。這個駔答應(yīng)了。機(jī)會來了。有一個路過南城的官人的馬死了,便來到騾馬市場,想再買一匹。駔瞄見了他,上前說,有一匹上好的騾子,因?yàn)樨?fù)重時受了點(diǎn)傷,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趕生意,急著把它賣了,你要不要看看?官人就隨他過去。一匹精壯精壯的騾子,毛色發(fā)亮。官人連聲夸,好騾好騾。駔說,就是背上有些傷,稍養(yǎng)一養(yǎng)就好了。騾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鮮的血痂,是陳策的兒子和駔叫人磨出來的。脫毛,破皮,見血,多痛苦。騾子凄傷,可它不會說話。官人和當(dāng)時的陳策一樣,毫不猶豫就買下了。他說,我的行程寬裕,暫不用它,只與我隨行即可。陳策還是知道了這件事??芍酪惨呀?jīng)晚了,那官人早已離開南城,已經(jīng)離開五天了。陳策騎上馬,沿官道追。日夜兼程,沿路打問。他花了兩天時間,趕上了那匹騾子。那騾子見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說什么說不出來,只知道犟著不走。陳策向官人行禮,說,這是一匹傷鞍的騾子,不能負(fù)重。官人疑心他舍不得這精壯的騾子,要反悔,就說,傷鞍的騾子我也要。陳策解下自己的馬鞍,遞給官人:不信,你試試。官人說,我不試。
陳策嘆一口氣,我以誠待你,你卻疑我欺詐,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說完策馬回頭,原路歸來。又過了三天,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陳策,說,我來并非為討回銀兩,特為謝罪而來。你待我以至誠,竟受我小疑。哎,慚愧呀!陳策這個人就是這個樣子。
孔子改錯詩的故事
一天??鬃訋ьI(lǐng)著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門生外出講學(xué)。師生們來到海州,天空忽然電閃雷鳴,狂風(fēng)暴雨大作。當(dāng)?shù)氐囊粋€老漁翁把他們領(lǐng)進(jìn)一個山洞避雨。
這山洞面對著大海,是老漁翁平常歇腳的地方??鬃佑X得洞里有點(diǎn)悶熱,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不覺詩興大發(fā),吟成一聯(lián):風(fēng)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diǎn)坑。
老漁翁聽了忙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diǎn)?先生你數(shù)過嗎?”
孔子覺得老漁翁的活有幾分道理,便問道:“既然不妥,怎樣才合適呢?”
老漁翁不慌不忙地說,“咱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說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shí)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依我看,你那兩句應(yīng)當(dāng)改成這樣:‘風(fēng)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diǎn)點(diǎn)坑。’ 浪層層,坑點(diǎn)點(diǎn),數(shù)也數(shù)不清,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沖著老漁翁說:“哎哎,圣人作詩,你怎能亂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無禮!”
老漁翁拍著子路的肩膀說:“圣人有圣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樣樣都比別人高明。比方說,這魚怎么打法,你們會嗎?”一句話,把子路問了個啞口無言。
老漁翁瞧著子路的窘態(tài),也不答活,飛身奔下山去,跳上漁船,撒開漁網(wǎng),打起魚來。
孔子看著老漁翁熟練的打魚動作,想著他談海水、改詩句、議“圣人”、責(zé)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fā)覺自己犯了個大錯誤,于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嚴(yán)肅地說: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句話錯啦!大家要記?。褐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
說罷,順口吟出小詩一首: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圣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左公與曾公的胸懷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兩人名氣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稱他們兩人。
曾國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經(jīng)對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為人非常自負(fù),從沒有把曾國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滿地問身旁的侍從:“為何人都稱‘曾左’,而不稱‘左曾’?”
一位侍從大膽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則無曾公。”
侍從的話讓左宗棠深思良久。
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
宋朝時候,雕板印刷大為盛行。
雕板印刷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把木頭鋸成一塊一塊大小一樣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張薄紙上寫字,反貼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來,再刷上墨,鋪上紙,用軟刷在紙上輕輕刷過,揭下來,紙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書的字?jǐn)?shù)自然是相當(dāng)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塊,每一塊都照這種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畢,一頁一頁地裝訂起來,那就成了一本書。
當(dāng)時,杭州西山有個號稱“神刀王”的雕板師傅,刀下功夫遠(yuǎn)近聞名,有口皆碑。許多人慕名前來拜師,“神刀王”一概不收??伤砟甑臅r候,卻破格收下了一個平民出身的小徒弟——畢升。這是啥原因呢?原來,“神刀王”不但看中了畢升那股靈巧勁兒,更喜歡他那忠厚、誠實(shí)的品行。他覺得,把自己的本領(lǐng)傳給這樣的人,到死的時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畢升跟著“神刀王”一學(xué)就是幾年,技藝大有長進(jìn)。有一次,師傅雕刻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讓畢升在一旁觀察揣摩。誰知還剩下最后一行時,畢升一不小心,碰了師傅的手臂,把刀下那個“之”字刻壞了。
畢升難過極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來又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雕板印刷太麻煩了,能不能改一改呢? 從那天起,他一有空兒就琢磨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邊散步,發(fā)現(xiàn)一個江湖畫師正在往一幅風(fēng)景畫上蓋圖章,湊近仔細(xì)一瞧,真新鮮,那畫師竟把三枚圖章串在一起。
畢升頗有興趣地看了一會兒,忽然,猛一擊掌,高興地大叫起來:“有辦法了!有辦法了!”
他一溜煙跑回住處,用膠泥作成一個一個方塊,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塊;接著用火將這些活字燒硬,按韻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據(jù)需要將活字排在鐵框里固定好。這樣就可以刷上墨印書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節(jié)約。這種新技術(shù),很快就被推廣到全世界。
通過了解這些古代的名人故事,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中國文化歷史,又可以增加我們寫作語文的例子素材。真的是可以做到一石二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