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作文大全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冊作文大全范文,歡迎閱讀。
初二下冊作文大全一
執(zhí)著的等待
多少個夜里,她渴望走進夢的故鄉(xiāng),因為,她太累了。
然而,多少個夜里,她又從夢中醒來,獨自體驗著夜的凄清。
她叫李清照,自從和丈夫分離后,她常常夜不能寐。這不,今晚,她又從夢中驚醒,是那樣地失落,那樣地憔悴!起床點起油燈,想驅(qū)走內(nèi)心的黑暗。借著燈光,她仔細打量著房里的每一件器具。忽然,目光又停留在桌上那只很舊的杯子——那只她為丈夫餞行喝酒用的杯子上!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酒杯,兩只鴛鴦安詳?shù)赝A粼谒???粗@兩只相親相愛的小鳥,她有些心酸,又有無盡的失落??粗聠蔚淖约?,不覺心里空蕩蕩的。輕嘆一聲,拿出那天為丈夫餞行喝剩的半瓶菊花酒,自斟自飲起來,不覺潸然淚水……
喝吧,等吧!也許,天明,他就會回來。她期待著,苦守著。終于盼到一絲光線從窗戶躍進小屋。天亮了,她似乎有些高興,門吱嘎一聲打開了。站了許久,她才習慣性地抬起昏沉的頭來,大雁又飛回來了,可是,她分明感到云中錦書還未寄到。天空已不再美麗,白云已不再白皙,大雁已不再動人!終于,她發(fā)出了一聲長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繼續(xù)等待吧!白云戲弄自己不要緊,大雁欺騙自己也算不了什么。
蘭舟停泊在岸邊,周圍的一切顯得那么恬靜。告別天空,她輕解綢帶,霓裳順著臂膀緩緩落下,是那么嫵媚動人。她知道對丈夫的想念始終籠罩著自己。
唉,劃船去散散心吧!也許可以排解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她踏上小船。秋風吹來,她打了個寒戰(zhàn)。坐在船頭,眺望岸邊那不知名的花朵,孤零零地在風中搖曳、掙扎,終于花瓣被風無情地扯進水里。被卷進水中,從船下淌過,發(fā)出嘩嘩的響聲……看著這一切,她鼻子一酸,不禁發(fā)出:“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嘆息。
劃船嗎?不!她不忍心看著花被水卷的影子。去找丈夫嗎?不!自己走了,丈夫又到哪里來找自己呢?放棄等待嗎?不!她不想放棄,因為她知道,丈夫也在不知名的地方思念著自己呢!所以,她只好選擇執(zhí)著地等待。想著這一切,她不禁道出了內(nèi)心的情愫:“一種相思,兩地閑愁!”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她回到岸邊,踏進院子,雖然菊花滿院,可卻無心采摘。
舉起艱難的步履,無精打采地向自己的小屋走去,繼續(xù)著無盡地等待、折磨……
初二下冊作文大全二
詩
詩,是文學領域中那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是那一顆華彩四射的瑰寶。
她有著耐人尋味又綺麗獨特的風格——詩的灑脫,詩的含蓄,詩的飄逸,詩的沉郁,詩的豪放,詩的婉約……
詩是文學的精華,是生活的縮影。
詩言志。因詩本身重在反映詩人的品格、志向,則詩的品位更取決于詩所言志的價值。無論是曹操的《短歌行》,還是陸游的《書憤》,或是反映曹操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政治理想而廣泛招攬人才的心情,或表達作者重新立誓報國的情感。無怪乎朱自清先生譽“詩言志”為我們詩壇“開山的綱領”。
詩緣情而綺靡,詩常寄深情于詩境,正所謂“詩以情為主,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無論是杜甫的《登高》還是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前者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獨的復雜感情,后者表明了詩人開風氣之先的樂觀思想。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詩的本職應在抒情”。
讀詩,要懂得去領悟詩的意境,要用心靈去品味,要用情感去感受,要去領悟出超凡脫俗的詩韻!
初二下冊作文大全三
戲劇的起源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戲曲指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戲劇。戲曲的內(nèi)涵包括唱念做打,綜合了對白、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將歌劇、舞劇、話劇。它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chǎn)生的。
(一)先秦——戲曲的萌芽期?!对娊?jīng)》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zhàn)國到漢代,在祭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現(xiàn)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tài)的戲劇。
(二)唐代(中后期)——戲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國戲劇飛躍發(fā)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
(三)宋金——戲曲的發(fā)展期。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diào)”,從樂曲、結(jié)構(gòu)到內(nèi)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四)元代——戲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fā)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志著我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
(五)明清——戲曲的繁榮期。戲曲到了明代,傳奇發(fā)展起來了。明代傳奇的前身是宋元時代的南戲(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它是在宋代雜劇的基礎上,與南方地區(qū)曲調(diào)結(jié)合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戲劇形式。溫州是它的發(fā)祥地)。南戲在體制上與北雜劇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開場白的交代情節(jié),多是大團圓的結(jié)局,風格上大都比較纏綿,不像北雜劇那樣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較自由,更便于表現(xiàn)生活。可惜早期南戲的本子保留下來的極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戲才開始興盛,經(jīng)過文人的加工和提高,這種本來不夠嚴整的短小戲曲,終于變成相當完整的長篇劇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記》就是一部由南戲向傳奇過渡的作品。這部作品的題材,來源于民間傳說,比較完整地表現(xiàn)了一個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戲劇性,曾被譽為“南戲中興之祖”。明代中葉,傳奇作家和劇本大量涌現(xiàn),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湯顯祖。他一生寫了許多傳奇劇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死生離合的故事,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幸福愛情,要求個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給愛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戰(zhàn)勝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取得了最后勝利。這一點,在當時封建禮教牢固統(tǒng)治的社會里,是有深遠的社會意義的。這個劇作問世三百年來,一直受到讀者和觀眾的喜愛,直到今天,“閨塾”、“驚夢”等片斷還活躍在戲曲表演的舞臺上,放射著它那藝術的光輝。
中國古代戲劇因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所以稱做“戲曲”。
中國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傳奇和明清傳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戲和其他地方戲的傳統(tǒng)劇目在內(nèi)。
戲曲是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通稱。
初二下冊作文大全四
家鄉(xiāng)的刀桿節(jié)
我的家鄉(xiāng)在云南騰沖,我們是少數(shù)民族中的傈僳族,我們有個可以在祖國這個多民族大家庭里、可以用最驚心動魄的場面和最獨到的民族風采來征服觀眾的節(jié)日,那就是——刀桿節(jié)。
刀桿節(jié)有兩項主要內(nèi)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舉行。意為洗去污濁,上刀桿才沒有危險。傍晚來臨,幾千傈僳族人身著五彩繽紛的民族服裝,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圍著熊熊烈火“跳嘎”歡唱。待柴火燃成紅彤彤的火炭時,一群身著紅裝赤著雙腳的壯漢,豪飲數(shù)碗壯懷酒,在一陣緊鑼密鼓聲中大吼一聲縱入“火海”。他們在火海中跳躍、翻滾,跳動的雙腳濺起萬千紅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繚亂。繼而,又見他們雙手捧起通紅的炭火,在臉上擦洗、搓揉,進行火的“洗禮”,然后又從火堆中撿起燒得通紅的鐵鏈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戲玩具,使觀眾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跳過火海后,身著節(jié)日盛裝的傈僳族男女又繼續(xù)跳嘎、對歌,直到東方發(fā)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驚心動魄的上刀桿(即上刀山)活動。它比“下火海”場面更大,氣氛更為壯烈。這一天,到處人山人海,一群群傈僳族小伙子磨刀霍霍,然后將36把或72把鋒利無比的長刀做橫檔,綁在二十多米長的兩根粗木桿上,再把它豎立起來,一頭栽到地上,一頭直搗云天,遠遠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云天的天梯。當作梯檔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閃爍。正午時刻,一聲炮響,鑼鼓齊鳴,十幾個身著民族服裝的傈僳族漢子來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鋒,赤腳登上刀刃,迅速而鎮(zhèn)定地一個接一個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軀在寒光閃閃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這時觀眾提心吊膽,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渾身出冷汗。有的閉上眼睛,不敢再看。在緊鑼密鼓聲中,幾副刀桿上的傈僳族漢子陸續(xù)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頂。此時演出進入了高潮,達到白熱化程度。只見他們一個個凌空打倒立跟頭,表演各種驚險動作。然后取下插在梯頂?shù)男〖t旗,順東西南北五個方位下投插在地上。接著,他們又在空中鳴放鞭炮,令觀眾歡聲雷動,令群山發(fā)出回響。
說起刀桿節(jié)的來歷,還是十分感人的。明朝中葉,外族侵擾騰沖邊境,多少身強力壯的傈僳族青年被殺戮,多少孤苦無依的老人被逼死。自公元1441年開始,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先后三次率兵約35萬人進行征討,最終在傈僳族人民的配合下,打敗了外族,而王驥卻在二月初八這一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噩耗傳到傈僳族山寨,男女老少無不捶胸頓足。為此,他們舉行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活動來紀念王驥,并將每年二月初八定為“刀桿節(jié)”。
改革開放后,上刀桿這項民族傳統(tǒng)活動已經(jīng)走出騰沖,走出云南,走向全國。
它參加了在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并先后到上海、???、沈陽等地成功地進行了演出,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報刊、廣播、電視臺對這一民族活動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它譽為“中國一絕”。
初二下冊作文大全五
執(zhí)著的等待
多少個夜里,她渴望走進夢的故鄉(xiāng),因為,她太累了。
然而,多少個夜里,她又從夢中醒來,獨自體驗著夜的凄清。
她叫李清照,自從和丈夫分離后,她常常夜不能寐。這不,今晚,她又從夢中驚醒,是那樣地失落,那樣地憔悴!起床點起油燈,想驅(qū)走內(nèi)心的黑暗。借著燈光,她仔細打量著房里的每一件器具。忽然,目光又停留在桌上那只很舊的杯子——那只她為丈夫餞行喝酒用的杯子上!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酒杯,兩只鴛鴦安詳?shù)赝A粼谒妗?粗@兩只相親相愛的小鳥,她有些心酸,又有無盡的失落??粗聠蔚淖约?,不覺心里空蕩蕩的。輕嘆一聲,拿出那天為丈夫餞行喝剩的半瓶菊花酒,自斟自飲起來,不覺潸然淚水……
喝吧,等吧!也許,天明,他就會回來。她期待著,苦守著。終于盼到一絲光線從窗戶躍進小屋。天亮了,她似乎有些高興,門吱嘎一聲打開了。站了許久,她才習慣性地抬起昏沉的頭來,大雁又飛回來了,可是,她分明感到云中錦書還未寄到。天空已不再美麗,白云已不再白皙,大雁已不再動人!終于,她發(fā)出了一聲長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繼續(xù)等待吧!白云戲弄自己不要緊,大雁欺騙自己也算不了什么。
蘭舟停泊在岸邊,周圍的一切顯得那么恬靜。告別天空,她輕解綢帶,霓裳順著臂膀緩緩落下,是那么嫵媚動人。她知道對丈夫的想念始終籠罩著自己。
唉,劃船去散散心吧!也許可以排解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她踏上小船。秋風吹來,她打了個寒戰(zhàn)。坐在船頭,眺望岸邊那不知名的花朵,孤零零地在風中搖曳、掙扎,終于花瓣被風無情地扯進水里。被卷進水中,從船下淌過,發(fā)出嘩嘩的響聲……看著這一切,她鼻子一酸,不禁發(fā)出:“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嘆息。
劃船嗎?不!她不忍心看著花被水卷的影子。去找丈夫嗎?不!自己走了,丈夫又到哪里來找自己呢?放棄等待嗎?不!她不想放棄,因為她知道,丈夫也在不知名的地方思念著自己呢!所以,她只好選擇執(zhí)著地等待。想著這一切,她不禁道出了內(nèi)心的情愫:“一種相思,兩地閑愁!”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她回到岸邊,踏進院子,雖然菊花滿院,可卻無心采摘。
舉起艱難的步履,無精打采地向自己的小屋走去,繼續(xù)著無盡地等待、折磨……
初二下冊作文大全六
古詩苑漫步
雨在中國古典詩詞里面是一種重要的意象。詩人或詞人借景抒情,往往用雨,聽雨更是古人的一種喜好,而雨聲在詩詞里面,更是讓人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享受豐富的審美體驗。
“風也蕭蕭,雨也蕭蕭,是誰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有情人的生活情趣都浸潤在這雨打芭蕉的聲音之中了。雨打芭蕉是中國傳統(tǒng)審美中的特色之一,看到芭蕉不由便想起了風雨。在中國的審美傳統(tǒng)中,除了雨打芭蕉,還有雨打梧桐。梧桐雨也如芭蕉雨一樣,令人心醉抑或心碎。“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點點滴滴”這種微弱而凄清的雨聲,滴落在詞人的耳里,更滴落在她的心上。我們的心也被打動了,這是令人心碎的雨聲。雨打荷葉也別有一番風味。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殘)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連綿的秋雨敲擊在凋衰的荷葉上,這低沉深遠的意境與羈旅漂泊的情韻,難免使人聯(lián)想到凄冷的人生風雨。平凡的殘荷,平常的雨,兩者碰撞在一起卻激蕩起我們心靈的漣漪,仔細傾聽,含英咀華,那雋永的情味就幽幽地飄逸出來。
春天的雨往往給人喜悅的感受。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你能聽到雨剪春韭的聲音嗎?是雨聲在響,還是撥高的春韭發(fā)出成長的歡歌?然而人生的聚散離合卻給詩人平添許多感慨。
當然,春雨的是給人以希望。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的夜里,綿綿密密的細雨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詩人傾耳細聽,聽不清楚,只好出門去看。“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原來雨意正濃。詩人不禁想像“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份聽雨看雨的喜悅“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地洋溢出來。這樣的細雨是要用心去聽才能聽得到喲。然而,春天夜雨也讓孟浩然擔心了一夜。“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著夜里的風雨聲,他擔心著被風雨吹打的花兒,是否已是香損玉銷隕落了許多。這夜的風雨一定沒有讓他睡好。這種惜花愛花的心情也只有詩人自知了。
王維的朋友就要遠行。渭城早晨的微雨是那樣的輕柔,輕柔地你聽不見聲音,因為它只能濕潤地面上的塵土。“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但友人的情誼卻是那樣的誠摯與熱烈。“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雨、這情、這酒,讓人心頭永遠充滿溫馨。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詩人在春天的景物中獨自欣賞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在高處且聲音動聽的黃鶯毫不在意。春潮帶雨,水勢湍急,本是渡船行舟之時,可這渡船偏偏幽閑在橫躺在水面,聽任潮拍雨打。這潮聲這雨聲里,也蘊含著許多的無可奈何,作者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憂傷情懷,含蓄在流露出來。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秋天的雨更是平添幾份愁緒。“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在秋天的夜晚,雨點敲打著發(fā)黃的樹葉,淅淅瀝瀝地響個沒完沒了;燈下的白發(fā)人漫話著人生的凄涼。
秋雨有時也寄托游子的相思之情。“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時。”(李商隱《夜雨寄北》)這夜的雨好大,也一定下得時間好長。這雨漲滿了池塘,這相思也涌滿在他鄉(xiāng)作客的游子的心。巴山的夜雨是相思的雨,點點滴滴落在相思人的心坎上。巴山的雨是暖人的雨,明日的相會讓人心頭充滿憧憬。
初冬的寒雨在夜里悄悄來到潤州。那一夜的寒雨想必為王昌齡平添許多離愁別緒。“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但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和晶亮純潔的冰心,把作者高尚純潔的精神境界展現(xiàn)無余。寒雨之寒不僅在自然現(xiàn)象,更在人的感受里。杜甫《絕句四首》其一:“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這里的氣氛驚險寒冷,以至連雨聲也使人不寒而栗。聞雨聲而起寒意,這雨聲確實嚇人。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所聽雨聲給人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聽雨者,并非僅僅是聽聲,當聽人也,聽心也,聽情也。這雨聲里有春夜喜雨的歡欣,秋天夜雨的愁緒、親人間的真情、朋友間真摯的情誼,情人間的相思、對人生社會的感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雨聲原來包含如此豐富多彩的內(nèi)涵,真當好好聽聽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