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直播官方版-夜猫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夜猫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學生作文網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誠信名人故事3

時間: 馬斌2 名人故事

  范仲淹教牧童的故事:

  其實教育并不只存在學堂之中,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瞬間都會成為人們傳道授教的機會。范仲淹在一次游覽山水的時候,遇到了一群好學的牧童,范仲淹借機給他們上了一課,牧童們也努力爭取到了一次可以學習的機會。

  一天,范仲淹和他的好友滕子京游觀天柱山。清晨,范仲淹見東方已露出魚肚色,便獨自一人出門去了。順著彎曲大路,一路觀賞,山清水秀,綠草如茵,他看得好不入迷。

  此時,范仲淹見一群牧童圍著一個扎著朝天辮的小牧童一聲不吭,不知在干些什么。他走上前去,只見這個扎著小辮的牧童手拿牛鞭,在地下一筆一劃地寫著。仔細一看,原來這群牧童正在聽小辮子講課。鞭桿作筆,大地當紙,在地下寫個“刁”字。寫好以后,還十分神氣地說:“你們知道這個字怎么念嗎?這個字念‘刀’,砍柴的刀……”,小辮子還沒說完,就聽身后有人說:“不對,你教錯了。”小辮子一驚,轉身一看,呆住了。

  原來站在他們身后的是個穿著十分講究,氣魄非凡的官人。牧童都呆呆地不敢作聲,范仲淹笑了,上前拍拍小辮子的肩膀,和藹地說:“你教錯了。”

  小辮子見這官人滿面慈祥,這才膽大了點,辯解說:“昨天在學堂門外,我見先生就是這么寫得,先生說是‘刀’字。”

  范仲淹說道:“筆畫你沒看清,就是錯了那么一點。”

  小辮子急問:“哪一點?”范仲淹走上前去,說:“我寫給你們看。”邊說邊將小辮子的牛鞭拿過來,在地下寫著,還一邊解釋道:“一個是一撇,一個是一提。”

  小辮子不服氣地說:“這兩個字不都像‘刀’字嗎?”范仲淹繼續(xù)耐心地解釋說:“看來像,仔細看就不像,關鍵就在這一筆,一個上,一個下,朝上一提是‘刁’,朝下一撇是‘刀’字。”小辮子口里念著說:“刀刁刀刁,念快了和刀的音差不多呀!”

  范仲淹說:“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啊!別看‘刀’、‘刁’二字相似,音也相似,但刁比刀厲害得多,弄不好,還要殺頭的。”

  牧童們聽了,十分驚奇:“這么厲害,還要殺頭?”

  范仲淹說,不信,我說段故事給你們聽聽:

  過去山上有座破廟,廟里只有一位年輕的尼姑。這尼姑苦鉆學問,長得又美,十分惹人喜愛。就是一點,不守清規(guī)戒律,喜歡結交朋友。一天,他遇到一個很有學問的窮秀才,馬上就與他成了朋友。于是窮秀才就邀請尼姑到他家作客,兩人非常要好。后來,這個尼姑就經常跑到窮秀才家去串門。日久天長,你來我往,朝夕與共,情同手足。有時候談出興致來,竟忘了吃飯,睡覺,連五更天都不知道。他們的行為很快就被傳出去,人們紛紛議論。不久,傳到財主呂員外的耳朵里,他以為這樣的事情有傷風化,進縣衙就把小尼姑和窮秀才告了。這一狀果然就告中了,衙役立刻把小尼姑壓倒大堂上審問,小尼姑好像沒事一樣,冷笑不語。這下縣太爺氣極了,命人抬上刑具。正要施刑,小尼姑趕忙說:‘不必動刑,小人招供。’衙役立刻遞過紙筆,只見小尼姑提筆寫道:‘刀刁相像,瓜爪難分,戊戍胸中一點,齋齊足下分明。’小尼姑寫好之后放在地上。差役忙吧供詞呈上??h太爺一看供詞,又大量了一下尼姑,怒容頓減,點頭說:‘原來如此!’。便走下堂來,朝小尼姑上下一看,接著禽獸扶起小尼姑,并向小尼姑施一大禮,送出衙門。”

  說道這里,范仲淹問牧童們:“你們想想,這是怎么回事啊?”

  牧童們都聽迷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回事。

  范仲淹說:“縣太爺是有學問的人,看了招供,才知道小尼姑學問很深。所以,才下堂朝小尼姑反復大量,知道自己差點把案子斷錯了,只好向小尼姑賠禮,放回廟里。”

  牧童們齊問:“錯在哪里呢?”

  范仲淹說:“小尼姑不是說:‘齋齊組下分明嗎?足就是腳啊。”

  “腳?”牧童們還是不解。

  “對,就是腳。”范仲淹接著說:“原來這個尼姑是個大腳,本身卻是男子。他為了逃避包辦婚姻,住進破廟,研讀經書。他和秀才是在一起研究學問,所以往來密切。這個縣太爺十分愛才,問明情況之后,還常去向他們請教,從此,他們三人成為了好友。你們看相形字中僅一點點區(qū)別,就有這樣大的不同,一定不能寫錯,念錯,一個人作學問就講‘認真’二字。”

  小辮子聽到這里,撲通朝范仲淹跪下,懇求他說:“先生,你就做我們的先生,教我們認字吧。”牧童全都朝范仲淹跪下,異口同聲地說:“好先生,求求你,你就教我們認字吧。”

  范仲淹被這樣勤奮好學的牧童們所感動,恨不得將滿肚子的學問都教給他們,只是在此不能久住。正在猶豫不知如何回答的時候,滕子京找他來了,范仲淹把此事簡要地向滕子京說了。滕子京一直就有創(chuàng)辦學校,開啟民智的想法,也很喜歡這些好學的牧童們,便一口答應下來,興辦學堂。

  就這樣,滕子京花錢在山上蓋了座“范仲淹書堂”,牧童從此有了先生,也有了書堂,白天放牧,晚上識字。他們時時不忘范仲淹給他們講的故事,認認真真,格外用功,其中一些人后來還成為了國家的棟梁。

  藺相如誠信歸完璧:

  藺相如是戰(zhàn)國時趙國上卿,他曾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而聞名于世。藺相如能完璧歸趙,不僅需要膽識,更要有誠實和信義。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玉璧。這是一塊來歷不凡的寶玉,相傳由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發(fā)現,原先是一塊未經任何雕琢的玉璞。卞和先后獻給幾任國君,玉器工匠都說是塊石頭,使得卞和被國王砍去左腳和右腳。等到楚文王繼位,卞和懷抱這玉璞在山中哭泣。楚文王知道后,讓人剖開玉璞,果真是一塊稀世美玉,便命名為“和氏璧”。

  秦昭王聽說了趙惠文王獲得玉璧的消息后,馬上派遣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在信里,秦昭王表示情愿讓出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這塊珍貴的“和氏璧”,希望趙王答應。

  趙惠文王得到信后一籌莫展,就跟大臣們商量應對之策。眾臣想來想去,覺得十分為難:要是答應,怕上秦國的當,丟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應,又怕得罪秦國,會被秦國進攻。議論了半天,一致認為該找個有勇有謀的人去秦國交涉,罪秦國,會被秦國進攻。議論了半天,一致認為該找個有勇有謀的人去秦國交涉,但一時又想不出合適的人選。

  這時宦官頭目繆賢說:“奴才推薦一人,此人叫藺相如,他是個挺有見識的人,可堪此任。”趙惠文王問:“你覺得他真能擔此大任?”繆賢回答道:“他是我的家臣,不僅有勇有謀,而且忠肝義膽。我曾經犯下罪錯,因怕您懲罰,私下里打算逃到燕國去。藺相如知道后,就勸阻我說:‘您憑什么判斷燕王會接納您呢?’我說:‘我曾經跟隨大王在邊境上與燕王會見。當時燕王私下里握住了我的手,表示愿意與我交個朋友。所以,我覺得他會接納我。’藺相如馬上說:‘但您要知道,當時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又是趙王的寵臣,燕王才愿意與您交朋友。如今您是從趙國逃到燕國去,燕國害怕趙國,燕王肯定不敢收留您,只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現在不如袒露上身,伏在腰斬人的斧子上,親自去向大王請罪,要求饒恕,或許還能得到大王的寬恕。’我便按他的方法做了,大王您果然開恩饒恕了我。我—直認為這個人是個勇士,足智多謀,能夠圓滿完成出使秦國的任務。”

  趙惠文王立即召藺相如上殿,要他出個主意。藺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答應不行。”趙惠文王說:“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國取了璧,不給城,怎么辦呢?”藺相如說:“秦國拿出十五座城來換一塊璧玉,這個價值是夠高的了。要是趙國不答應,錯在趙國。大王把和氏璧送去,要是秦國不交出城來,那么錯在秦國。寧可答應,叫秦國擔這個錯。”趙惠文王說:“那么就請先生去秦國一趟吧??墒侨f一秦國不守信用,怎么辦呢?”藺相如說:“秦國交了城,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國;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帶回趙國。”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了咸陽。秦昭王得意地在別宮里接見他。藺相如把和氏璧獻上去。秦昭王接過璧,看了看,挺高興。他把璧遞給美人和左右侍臣,讓大伙兒傳著看。大臣們都向秦昭王慶賀。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見秦王提換城的事。他知道秦昭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墒氰狄崖涞絼e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來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對秦昭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可是也有點小毛病,不容易瞧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秦昭王正在興頭上,未及多想,就吩咐侍從把和氏璧遞給藺相如。

  誰知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宮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著眼睛,怒氣沖沖地說:“大王派使者到趙國來,說是情愿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璧。趙王召集大臣們商議,他們都說秦因貪婪,仗著自己的強大,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玉璧,而答應用來交換的城池我們是不可能得到的,大家本來商議不把玉璧送來。可我認為,哪怕是平民之間的交往都要講誠信的,何況秦國是個堂堂大國呢?而且,我們也不能因為一塊玉璧而傷了兩國的和氣。趙王誠心誠意派我把璧送來,可是,大王并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璧在這柱子上一同砸碎!”說著,他兩手舉著和氏璧,對著柱子做出要砸的樣子。

  秦昭王怕藺相如真要砸壞了璧,連忙向他賠不是,說:“先生別誤會,我哪兒能說了不算呢?”于是命令大臣取來地圖,并且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藺相如想,可別再上他的當,就說:“趙王送璧到秦國來之前,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堂上舉行了一個很隆重的儀式。大王如果誠意換璧,也應當齋戒五天,然后再舉行一個受璧的儀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王想,反正他也跑不了,就說:“好,就這么辦吧。”他吩咐人把藺相如送到公館去歇息。

  藺相如回到公館,叫一個隨從打扮成買賣人的模樣,把璧貼身藏著,偷偷地從小道跑回趙國去了。

  過了五天,秦昭王召集大臣們和別國在咸陽的使臣,在朝堂舉行接受和氏璧的儀式,叫藺相如上朝。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王行了禮。秦昭王說:“我已經齋戒五天,現在你把璧拿出來吧。”藺相如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后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欺騙,丟了璧,對不起趙王,所以把璧送回趙國去了。請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王聽到這里,大發(fā)雷霆:“是你欺騙了我,怎么反說我不講信義?”藺相如鎮(zhèn)靜地說:“請大王別發(fā)怒,讓我把話說完。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只有強國欺負弱國,絕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塊璧的話,請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然后派使者跟我一起到趙國去取璧。趙國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決不敢不把璧交出來。”秦昭王聽藺相如說得振振有詞,不好翻臉,只得說:“一塊璧不過是一塊璧,不應該為這件事傷了兩家的和氣。”結果,秦昭王還是讓藺相如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憑借自己的智勇謀略,不僅信守承諾將和氏璧完歸趙國,更保住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順利回國,也使強秦對趙國的虎狼之心有所顧忌。

  查道吃棗留錢的故事:

  北宋時期,有一個叫查道的人,一天早上,他和仆人挑著禮物去看望遠方的親戚。他們走了一個上午,到了中午時分,兩人都感到肚子有些餓了,可是方圓幾里地卻沒有一家飯鋪,怎么辦呢?于是仆人向查道建議說:“主人,這四處也找不到食物,我們不如從送人的禮物中拿出一些東西來吃吧!”。

  “那怎么行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要講信用,怎么能偷吃呢?”查道很堅決地說。仆人聽他這么一說,知道沒有辦法說服他,只好無奈地看了看禮物,餓著肚子繼續(xù)趕路。

  走著走著,路旁出現一個棗園。棗樹上掛滿了熟透的棗子,十分招人喜愛。查道和仆人本來已經餓得發(fā)慌,更覺得饑餓難耐,便停了下來。查道叫仆人去樹上采些棗子來吃。

  兩人吃完棗,查道拿出一串錢,掛在采過棗子的樹上。仆人奇怪地問:“這是什么意思?”查道說:“吃了人家的棗子,應該給錢。”仆人說:“棗園的主人不在,別人也沒看見,何必這樣認真呢?”查道嚴肅地說:“講誠實是人應有的道德,雖然棗主人不在,也沒有別人看見,但我們既然吃了人家的棗子,就應該給錢。”

  說完,查道掛好錢,帶著仆人離開了。

27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