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吧论坛春暖花开,麻辣直播琪琪黄鳝视频,春暖花开杏吧论坛首页

學生作文網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名人的故事1000字

時間: 保燕2 名人故事
  名人的故事1000字(1):富蘭克林與避雷針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qū),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嘎嘣一聲脆雷,雨點就瓢灑盆潑般地傾下來了。

  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里去,拉緊風箏線?!边@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fā)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fā)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國,小時候家里很窮,無錢上學,就在哥哥開的印刷廠中當學徒。然而,他憑借他的聰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許多發(fā)明,而且是電學的開門鼻祖。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fā)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后,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制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筑物免遭雷擊。然而,當他的論文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宣讀的時候,有人卻報之以輕蔑和嘲諷。但是,科學終究會戰(zhàn)勝愚昧和無知,1756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富蘭克林皇家學會正式會員的稱號。

  富蘭克林發(fā)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但是傳到英國卻發(fā)生一段離奇的故事。

  1727年,英國成立了討論火藥倉庫免遭雷擊對策委員會,富蘭克林被任命為委員。但是對避雷針的頂端的形狀是尖的還是圓形的好,人們發(fā)生了爭執(zhí)。有人想當然地認為圓頭的好,但是富蘭克林力排眾議,堅持用尖頭避雷針,最后終于被采納了,于是,所有的避雷針都做成了尖頭避雷針。然而四年之后,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13洲聯合起來反對英國殖民主義,富蘭克林當然首當其沖。這事惹惱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由于英國跟美國遠隔重洋,英國國王鞭長莫及,一氣之下,傳令將宮殿和彈藥倉庫上的所有尖頭避雷針全砸掉,一律換成圓頭的,并召見皇家學會會長約翰·普林格爾,要他宣布圓頭避雷針比尖頭避雷針更安全。普林格爾一聽驚訝萬分,正直的科學良心使他義正辭嚴地拒絕了國王的要求:“陛下,許多事情都可以按您的愿望去辦,但不能做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事呀!”普林格爾雖然被撤職了,但避雷針始終還是尖頭的。

  那么,為什么尖頭避雷針更好呢?這得從導體的形狀與其表面電荷分布的關系說起。在導體表面彎曲得厲害的地方,例如在凸起的尖端處,電荷密度較大,附近的空間電場較強,原來不導電的空氣被電離變成導體,從而出現尖端放電現象。夜間看到高壓電線周圍籠罩著一層綠色的光暈,就是一種微弱的尖端放電。雷電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火花放電現象。當兩片帶異種電荷云塊接近或帶電云塊接近地面的時候,由于電壓極高,極容易產生火花放電。放電時,電流可達2萬安培,電流通過的地方溫度可達30000℃。一旦這種放電在云和建筑物或其它東西之間形成,就很可能會發(fā)生雷擊事件。如果在高層建筑物上安上避雷針,一旦在建筑物的上空遇上帶電雷雨云,避雷針的尖端就會產生尖端放電,避免了雷雨云和建筑物之間的強烈火花放電,因而達到避雷的目的。如果把避雷針的頂端做圓形,就不會出現尖端放電,避雷的效果就遠不及尖頂形避雷針了。

  名人的故事1000字(2):張衡數星星的故事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zhèn))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兒時的張衡天資聰明,態(tài)度謙虛,特別喜歡思考問題。他對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充滿了興趣。早上帶著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懸天空的太陽,晚上天空中皎潔的月亮、一閃一閃的星星都讓他產生了無窮無盡的聯想。他總是跟在父母身后問這問那。

  有一次,他和母親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時候,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紅艷艷的,煞是可愛。他不經意間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長。他想,我要是長得像影子那樣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母親挖了滿滿一籃子野菜。他跟在母親后面,一蹦一跳地走著?!斑?影子哪里去了呢?”他驚奇地叫道。低頭一看,影子縮成了一團,踩在腳底下。張衡趕忙問母親這是怎么回事,母親說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陽升得最高,影子就會變短縮成一團,到了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影子還會變長的。

  回到家里,張衡一直關注著自己的影子的長度。他發(fā)現真的像母親說的那樣:傍晚時分,自己的影子又變得像早晨時那樣長。他感覺自己又學到了一點新知識,高興極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父母帶著小張衡一起到打谷場上納涼。這是人們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時光。大人們一邊搖著扇子,一邊海闊天空地聊天;孩子們則嘰嘰喳喳地玩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過家家。只有張衡一個人不聲不響地呆在旁邊,望著茫茫夜空,嘴里還小聲默念著“一個,兩個……”母親以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著了,就說:“衡兒,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著吧,不要愣在那里,丟了魂似的?!睆埡夂孟駴]聽見,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轉睛地望著蒼穹。

  父母見他沒吱聲,也就不再管他。又過了好一會兒,大人們都困倦了,接二連三地回家睡覺了,他還在那里望著天空。這時,一個大點兒的孩子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咳!傻了,老瞅著天上干什么,那上邊又不會掉金豆子?!睆埡膺@才回過神來,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說:“誰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數星星。”此語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什么,什么,數星星,真新鮮,還有數星星的傻瓜。那我問你,數清了嗎?”那位大哥哥問?!拔疫€沒有數完呢,不過現在己經數到一千多顆了。”

  旁邊的一位老爺爺插話道:“孩子呀,別數了,天上的星星是數不完的。這些星星無窮無盡,飄忽不定……”張衡卻打斷老爺爺的話:“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顆,只要我堅持數下去,肯定會數完的?!崩蠣敔敱粡埡獾膱?zhí)著精神打動了,一下子不知道說什么好。

  張衡的父親趕緊過來打圓場:“不許這樣跟老爺爺說話?!睆埡庖庾R到自己的不對,連忙向老爺爺道歉。但他回過頭來,還是想跟父親辯解一番。父親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說:“衡兒,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這樣挨個數是不行的。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規(guī)律的,你要按照這些規(guī)律,把它們分成一個個星座。這樣才會把它們弄清、記牢?!?/p>

  小張衡點了點頭,按照父親說的去做,果然又認識了許多新的星星。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衡的求知欲越來越強烈。當時,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地發(fā)生,地震帶來的災難尤為嚴重。它來無影去無蹤,一旦發(fā)生卻極具破壞力。這引起了張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種在地震發(fā)生后準確測定其方位的儀器,以便及時調撥物資進行救援。定下目標以后,他查閱了大量關于地震的資料,并且多次實地勘測。

  有時,張衡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親自來到剛剛發(fā)生地震的地方,測量大地的震感。有一次,他把測震儀插入大地,剛要讀取數據,一波劇烈的余震襲來,離他不遠處的一道土墻轟然坍塌。幸虧他眼疾手快,往旁邊一跳,才躲過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繼續(xù)看儀器上的數據。遠處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認為他簡直是發(fā)瘋了。但張衡不為所動,仍然夜以繼日地研究地動儀。

  不久,地動儀成功間世了。

  名人的故事1000字(3):兩個上課打瞌睡的男孩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課堂在哥倫比亞大學,兩個政治科學系大一的新生,課堂上總是無精打采。一個是來自夏威夷的黑人,慣于占據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頂足以遮住臉部的闊帽,常常呵欠連天,伏案尋夢;另一個是來自臺灣的華裔,喜歡窩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聽得無趣,也索性呼呼大睡。

  臺灣來的男孩叫李開復,此君并非厭學,而是對政治科學越來越隔膜,如此蹉跎到大二下,終于快刀斬亂麻,轉系,改學自己感興趣的計算機。

  興趣是什么?美式的教育認為,興趣就意味著天賦。李開復在計算機系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兩年后畢業(yè),成績居于全系之冠。

  26歲的李開復功成名就,當上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1990年秋,蘋果公司的一個邀請電話讓李開復頓悟。那電話說:“開復,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要來真正地改變世界?”

  “讓世界因你而不同”,這是李開復埋在心頭多年的夢想,如今,被蘋果公司的召喚點燃了。李開復旋即作出回應,走出象牙塔,加盟“改變世界”的大軍。

  在“蘋果”的歲月,李開復領受從紙上談兵轉入實戰(zhàn)的無窮樂趣;在市場的硝煙炮火中,他的想象力和爆發(fā)力發(fā)揮到極致,地位也相應得到大幅度擢升,1995年,33歲的李開復出任蘋果公司的副總裁。

  但是他不滿足,仍然要跳槽,因為硅谷的另一家公司SGI發(fā)出了更有益惑力的邀請。1996年7月,李開復從這山跳去了那山。

  奈何它是一家硬件公司,開復的長處卻在軟件,這就等于在籃球場上跑馬,任是千里馬,也撒不開四蹄。日甚一日,李開復萌生了去意。對于下一個選擇,他立下兩條標準:一是做軟件,二是去中國。

  機會來了。比爾·蓋茨創(chuàng)立的微軟王國要把觸角伸向中國,李開復成為他的不二人選;時間:1998年金秋;職務: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

  微軟只是啟用了一個人,就“旁若無世界”地開進了中國。李開復只是“追隨我心”,就一躍成為微軟王國的副總裁。

  在你我想來,這該是李開復的最后一站。在微軟占據高位,與比爾·蓋茨親密共事,坐擁財富和風光,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李開復不是這么想,他后來回憶:“從1998年到2005年,我在微軟公司服務了整整7年。在總部工作的最后一段日子,我倍感煎熬。在一個龐大的體系里,我的聲音已經無法發(fā)出,對于產品的方向與想法,總部先有人傾聽,我如同一部龐大機器上的零件,在中規(guī)中矩、沒有任何發(fā)揮空間的環(huán)境下運行著。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可以被替換的光鮮零件。那種價值的缺失感以及精神上的落寞占據了我的內心?!?/p>

  仍舊要“追隨我心”,微軟既然已無成長空間,那就腳底抹油——走吧!他相中了Google,但是微軟不干了。微軟和李開復、Google對簿公堂。2005年7月至9月,李開復經歷了人生前所未有的危機,同事翻臉無情,朋友落井下石,謠言惡毒中傷,官司打得昏天黑地。如果官司再往下打,勝利者、失敗者都將傷筋動骨,兩月后,微軟撤訴,李開復勝出,筋已傷,骨猶全。經歷這番情感世界的浩劫,他的心智更為成熟,步履更為矯健。

  四年后的2008年,當李開復接管面臨挑戰(zhàn)的韓國團隊和迅速成長的東南亞市場,他清醒地意識到,管理更多的人馬,不是自己的所愛,他渴望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新,而不是經營一個巨無霸。于是,李開復又一次選擇瀟灑地離去。

  如今,李開復正在按照他本人的意愿,在神州大地進行“創(chuàng)新工場”試驗。他會成功嗎?我想這是毫無疑義的,也是次要又次要的,那么,最最主要的一點是什么呢?誠如他自己所言:“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在生命終結時,卻發(fā)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p>

  李開復的速寫到此為止,回頭再說哥大課堂上另一個愛打瞌睡的同學,就是那個喜歡戴一頂大帽子的黑人,此君后來的成就,比李開復更顯赫。他是誰?說出來可能讓你意外,他就是現任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

  由這兩個人想起老祖宗的一個典故:兩千多年前,宰予白天睡覺,他的老師孔子看到了,責罵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與予之何誅!”翻譯成白話,就是“該死該死”,簡直要把宰予生吞下肚。所幸美國老師搬用的不是孔子的公式,他們沒有把晝寢者從課堂拎出去,甚而開除學籍。如此,才有了今日的李開復,才有了今日的奧巴馬。

  名人的故事1000字(4):人人都是鋼鐵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這位教授是一個傳奇人物。他7歲開始攀巖,17歲那年,在一次登山事故中,他雙腿被截肢。之前,他被認為是美國最好的登山運動員之一,之后,醫(yī)生給了他一副假肢,然后告訴他,你永遠不能再爬山了。

  3個月后,他扔掉了那副假肢,然后自己造了一副假肢,可以根據山的地形自由伸縮,很快,他就攀上了比出事故前更高的巖壁。他的登山同伴們一開始對他充滿同情,但很快,他們開始喊不公平,因為他的“超級腿”給了他不公平的優(yōu)勢。

  那場事故后,這個以登山為人生全部夢想的少年迷上了物理學,因為這是設計假肢的知識基礎。本來對讀書毫無興趣的他上了大學,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電子工程學位,在哈佛獲得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后重返麻省理工學院繼續(xù)博士后研究。

  27年來,為了給自己一雙更好的腿,他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假肢:登山專用的,走路專用的,跑步專用的……既然現在他的一部分身體是人工的,那么他可以盡情地發(fā)揮想象力。

  “當我還在跟自己的新身體打交道時,我把自己的腿看成是一雙巨大的鞋。一個人的鞋柜里可以有很多鞋子,一個人也可以設計很多不同功能的假肢?!?/p>

  按照文明社會的規(guī)則,如果一個人坐著輪椅,你不應該盯著輪椅看;如果一個人的走路姿勢怪異,你不應該盯著他的腿看。赫爾教授大概覺得這種文化潛意識很可笑。為什么你們看不到他的假肢有多酷、有多強大呢?他甚至把他的假肢設計得很美很時尚。

  “什么是美?美在你眼中與在我眼中是不同的。”他指著桌上擺著的一個機械腿,淡淡地說,“我認為它很美,你可能認為它很丑陋,世界上很多人會認為它很丑?!?/p>

  “為什么?”

  “因為它是機器,不是人,卻試圖模仿人的身體,我可以想象有人會覺得不舒服。”

  “有人不愿意觸摸一個人工腿,或者不愿意跟一個有人工腿的人在一起,他們認為它們很丑。大部分人是這樣的,很多很多人……”

  在他的實驗室里,這些人大概會昏厥過去。這里到處都是機器,電焊、電鋸,桌子、椅子、沙發(fā)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各種各樣的機械腿、腳踝、膝蓋、人工骨骼。

  赫爾教授相信,在今天的時代,機器和人體的混合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這不是一件壞事?!笆澜缟嫌幸话氲娜硕忌钍苌眢w殘疾之苦,截肢、癱瘓、肌肉萎縮……即使你不遭遇這種悲劇,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步履蹣跚,身體失去平衡。這么多的人類苦難,通過技術,是可以彌補的。”

  在媒體實驗室,他的工作重心已經漸漸從假肢的設計拓展到如何使正常的身體更強、更快、更有效。他們發(fā)明的外骨骼,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能模擬自然步態(tài)的輔助系統(tǒng),可以完全自然地行走。在他的設想中,這種外骨骼系統(tǒng)在未來50年內會演變成一種“移動平臺”。就像人的第二層皮膚,人們可以穿上它,以最小的能量進行最快的運動。到時候人們會跑著上班,而不是開車上班。到了辦公室以后,他們可以把這套平臺脫下來,掛在衣架上。

  “我想它會很有意思,比車更有意思?!焙諣柦淌诼詭衩氐匦χ?。不過,我實在想象不出那會是什么樣的東西。人人都是鋼鐵俠嗎?

  或許這就是赫爾教授的目標——有一天,機器不僅能完全代替人體的功能,甚至超越人體的設計。

  你以為人的身體是進化的終極嗎?

  名人的故事1000字(5):讀書苦與讀書樂

  人說“讀書樂”,讀書真的就樂嗎?邵先生自有高論——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階前草不除”:樂的是那個情調,癡迷沉醉于其中。不讀書,于別的,也能癡迷沉醉,也能“樂”。

  說讀書樂,是百般地勸不愛讀書的人讀書,從“不讀書之樂”那兒拉過來。樂在自愿。被迫讀書絕不樂。有幾分強迫有幾分不樂。小學要實行快樂教育,大人一樣。

  職業(yè)性讀書不樂,因為不愛讀的書也要讀,壞書也要讀。不讀怎么知其壞?其實讀一兩頁就知道了。

  為了職業(yè)(或曰飯碗)讀書自然也不樂,比如組織大家自愿讀什么指定的書,被迫自愿,是被迫還是自愿?要支出時間,支出好心情,卻無收益。

  原來有所收益才有樂,就是嘗到甜頭。讀書之樂,就是讀書的甜頭。各人各讀所愛讀之書,各有品味,“甘苦自知”,各樂莫讀書之樂。

  別人我不知道,我小時候趕上留的作業(yè)不多,多有閑暇,可以讀書,即所謂讀閑書。

  租來的武俠小說,鋤強濟弱,俠肝義膽,不但有報仇雪恨之心,而且有手到擒來的本領;言情小說,悲歡離合,柔情繾綣,歷經波折,終成眷屬。

  還有“新文學”,小說散文劇本詩歌,中國人寫的,外國人寫的,大人世界之所有,孩子世界之所無;就是童話、寓言,也是別開生面,使我見到生活中少見之奇,《愛的教育》使我見到生活中少見之愛。

  書給了我所沒有的,幾乎開辟了另一個世界。

  我買過專供教師用的教案資料,老師哪一課要講什么,怎么講,我就先知道了;我買過小學生范文選,發(fā)現有些入選之作平平,于是信心大增(可見不是“取法平上”,自幼便沒出息)。

  后來發(fā)現《辭源》,有目的地查檢,無目的地翻翻,有問必答,無師自通;而且連類旁及,順藤摸瓜,相關條目,互為補充,那豁然開朗的快感,不下于后來按烹調手冊做出菜萊,按醫(yī)療手冊治好小病。

  如果這叫讀書樂,一由有閑,二由無奈。嚴冬醋暑不得出門,“__”動亂只能閉戶,尤其是親朋交往形同禁忌,唯有面對古人臥游山水。既是解悶,也是休息,甚至可以得到激勵。

  隨著年齡與世事,所讀書的范圍品位自有變化;而其中的樂趣,大抵不出早年的體會。只是圍繞著讀書,有許多不樂:書到“讀”時方恨少,有的被抄了,有的“處理”了,有的被人借去未還,有的想買買不到……

  這是讀書外的不樂。讀書之內也有不樂?!白x三國掉淚——為古人擔憂”。小學時讀劉云若《舊巷斜陽》,落馬湖雛妓的命運撼人心魄,至今難忘。不唯不樂,抑且痛苦。從書上知道了世上瘡痍,人間涂炭,明白了生死與滄桑、常情與悖論,許多事并不容易明白。也弄不清這是審美的愉悅,還是智慧的痛苦?

  讀書樂屬于愛讀書的人,雖苦猶讀,才是真愛讀書者,所謂書癡,癡于書,殆亦癡于人事乎?

28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