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三七市聯(lián)考“骨法用筆”作文
福建高三七市聯(lián)考“骨法用筆”作文篇1
“骨法用筆”是中國繪畫技法之一,在中國繪畫藝術(shù)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線是中國繪畫的造型方式之一,也是中國繪畫的表現(xiàn)語言之一。要知道,線條的變化是通過力度以及轉(zhuǎn)折變化來表現(xiàn)的,力度代表線條的“骨”,不僅是書法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也是一幅作品的核心和精神寄托。
所謂“骨法”,在繪畫中,有以下兩方面含義:
第一,“骨”的外在表現(xiàn)是由形象和色彩決定的。比如畫一只小鳥,要體現(xiàn)它不僅是有“骨”的,也是生動活潑、靈氣十足的生命,就應(yīng)該注重鳥類的整體形象和色彩特征。由此可以看出“骨”在一個生物體中的重要地位?!肮恰笔且粋€生命體的支撐點,是支撐生命體的內(nèi)部組織,也代表一種堅定的信念與力量。畫一只小鳥不是簡簡單單展現(xiàn)其外在形象,而是反映這一類生命體的整體精神狀態(tài)和精神氣質(zhì),從而將藝術(shù)家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
第二,“骨”的內(nèi)在表現(xiàn)主要依賴于用筆,有兩方面含義。其一,“骨”即“骨氣”“氣韻”,“骨法”即能夠傳達氣韻的用筆方法。張彥遠曾說:“古之畫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薄胺蛳笪锉卦谟谛嗡?,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因此,所謂“骨法用筆”,就是說在用筆方法上要追求能夠表現(xiàn)對象的內(nèi)在“骨氣”“氣韻”,這樣的筆法才能被稱為“骨法”。其二,指“骨法用筆”的技術(shù),一般指中鋒用筆、力透紙背等包含內(nèi)在的深度、力度等。另外,書法用筆中也常常強調(diào)“骨法”,主要是就第二層意思來說的,如清劉熙載《藝概》云:“字有果敢之力,骨也?!?/p>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體到繪畫講求用筆,而中國繪畫的重要工具是毛筆,毛筆由筆根、筆腹、筆鋒等組成,筆鋒又分中鋒、側(cè)鋒、露鋒等,筆鋒有彈性。我們最常用到和最常聽到的是“中鋒用筆”,為什么不說其他用筆方式,因為“中鋒用筆”寫出來的字圓潤而有立體感,一筆下去,便可以呈現(xiàn)出濃、淡、干、濕的效果。側(cè)鋒在繪畫中通過皴擦的方式表現(xiàn)?!肮欠ㄓ霉P”,不能脫離“墨”而單獨存在。在中國繪畫中,筆和墨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相互作用。筆墨是整幅作品的核心,所以我們不能拋開“墨”去片面地理解“骨法用筆”。
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啟蒙老師是衛(wèi)夫人?!包c如墜石”是衛(wèi)夫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至理名言,強調(diào)書法落筆要準確有力,筆筆有力,字字如實。這種力量是藝術(shù)家內(nèi)心的表現(xiàn),沒有劍拔弩張、不可一世的態(tài)度,也沒有驕傲狂妄、無法無天的行動,而是既有力量,又不失秀氣,這就叫“骨”。在中國美學中,“骨力”“骨氣”“骨法”不僅體現(xiàn)在各個藝術(shù)家的繪畫、書法作品中,同時在《魏晉勝流畫贊》《文心雕龍》等文學理論著作中也有體現(xiàn)。運筆時有“骨”,落筆有力量,中國繪畫雖不講透視,卻可以因為筆墨圓潤而呈現(xiàn)立體感,從而向我們傳達作品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寄托。
福建高三七市聯(lián)考“骨法用筆”作文篇2
“骨法用筆”是對書法技巧實踐與如何學習書法的突出強調(diào),它可從下面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要有力
用筆須強其骨力氣勢,而能在沉著中酣暢,勁健雄渾,則畫可不流于柔弱輕薄。
書法是“線”的藝術(shù),它最講究筆力,“線,是有骨力的東西,它從自然中來,又應(yīng)高于自然,比自然更有精神,更有力量和氣勢”。這里強調(diào)的就是筆力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達到有“骨力”呢?即如何用筆才能表現(xiàn)筆力呢?
首先,要圓筆中鋒,不可信筆。潘天壽說:“筆端如金剛桿,用筆缺少訓練,只能浮于表面,力量全靠功夫,只有直筆中鋒,才能產(chǎn)生筆力。臥筆則薄,扁筆也單薄,要筆筆如屋漏痕、折釵股,用筆蒼老?!彼嬖V我們:“執(zhí)筆筆桿要垂直,筆尖要圓,以圓尖抵紙面上,即是中鋒用筆?!迸颂靿墼谶@里為我們很好地解答了圓筆中鋒與筆力的關(guān)系,極精要恰當?shù)亟沂玖斯P法、筆力的內(nèi)涵,并明確提出學習的方法是做到執(zhí)筆平直,藏頭護尾,只有這樣,才能圓筆中鋒,才能有力?!耙辛Α笔菍W好書法的第一步,也是很關(guān)鍵的一步。“骨法用筆”首先從技術(shù)手段的一個方面給我們以指導。
其次,要逆勢澀行。因為只有逆筆才能產(chǎn)生力度感,使線條沉著蒼老,如“萬歲枯藤”;拖筆斜拖,線條容易出現(xiàn)枯率浮滑。逆勢澀行寫的線條可發(fā)現(xiàn)無數(shù)輕微的起伏,就是筆鋒不斷遇阻而又破阻的痕跡,這就是 “屋漏痕”。潘天壽教導我們落筆輒思,“屋漏痕”“折釵股”“石積太古雪”“樹飛鐵樹青”,是有其美學道理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從技術(shù)手段的角度給我們指點了迷津,從而懂得如何用筆。
(二)著墨大處
狠抓力點用線,即抓住骨架,骨骼用線。大至整幅作品,小至一個字,都得如此。著墨大處,把握整體,要體現(xiàn)出以少勝多、以簡馭繁的內(nèi)涵。
“要意在筆先,意隨筆傳,而筆則是寫字的骨干。潘天壽常說,在紙上,要以最少的筆墨將畫分成最多的空白,除筆墨的高度內(nèi)涵外,而這些空白形狀多不等,就看是否把握空間,營造氣勢,注入內(nèi)涵了?!肮欠ㄓ霉P”還啟示產(chǎn)生一種新的書法創(chuàng)作模式――理性地處理安排作品,這個意義可以說是很大的。同時,著墨大處的“骨法用筆”本身就是對那些聚墨成形、任筆為體或拘泥細小、局促散漫、小氣薄力的學書者的最有力棒喝。
(三)學骨氣
“骨要有骨氣,骨氣者,骨之質(zhì)也,故張愛賓云‘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法則’,而歸于用筆?!薄胺?,也可理解為‘法則’‘法規(guī)’,如果把‘法’改為‘氣’,則是從氣勢、氣韻上說的。只有通過‘法’,才能表現(xiàn)多種‘骨’的效果。對象不同,環(huán)境各異,方法也隨之不同?!薄皩W漢隸魏碑,要取精神,而不追求于形似。要吸收其高華蒼古的神氣?!?/p>
潘天壽指出,學習書法要學對象(范本)的“骨氣”“神氣”,這是他從藝術(shù)實踐中得出的正確理論。我們贊嘆潘天壽的書法用筆果斷而精的特點,有極深的書法功力與修養(yǎng)。究其原因,乃在他拓基宏闊,著意于三代,尤得力于漢碑。沙孟海先生曾說:“其隸書,源于《秦詔版》《褒斜道》《楊孟文》諸刻,融會創(chuàng)新?!备匾氖牵嬲x擇隸書作根基,將漢碑的沉雄、博大、深厚、高古、蒼茫、勁健、稚拙、新奇等吸收融化在他的行草書、楷書以及篆書中,沉著奇崛,獨步一時。要學其骨氣精神,方能參得正果。
福建高三七市聯(lián)考“骨法用筆”作文篇3
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立世界之林而不倒,正是因為有著這種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即骨氣。
徐悲鴻曾今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骨氣,骨氣是一個人可以在他人面前堂堂正正剛正不阿地挺胸抬頭的資本。我們中華民族上至堯舜下至當今,從不乏有骨氣的仁人志士。
中國人的骨氣,體現(xiàn)在不屈于外侵,忠于自己的民族。古有“識時務(wù)者為俊杰”多少人打著如此的幌子,在國家危難之際,棄國而去,另擇所謂明君。然也不缺一些矢志不渝堅貞不屈的有骨氣的中國人。明末明家黃道周,不受清朝高官利誘,至死也未屈服于滿族,用人生書寫了“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皇恩浩大,未曾報國反成仇”的千古名句。他們的骨氣,不再單單屬于自己更是象征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不凌的骨氣。
中國人的骨氣,也體現(xiàn)在不附權(quán)貴,對人格的尊重。東晉時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絕然地罷官回鄉(xiāng),絕不肯對鄉(xiāng)里巴人頷首低眉。他便是有骨氣的。不愿只為生活而降低自己的人格,斂起自己的骨氣。現(xiàn)在,在平等的關(guān)系下,仍有人一味攀權(quán)附貴,早將自己的骨氣拋棄了,仍至放棄了人格,與陶淵明相比,他們的屈服是屈辱的,可恥的,更是沒骨氣的。
中國人的骨氣,還體現(xiàn)在不違與靈魂,對國格的維護。骨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便是一個國家整體的氣節(jié)的體現(xiàn)。廣州的孫天帥。為了自己的骨氣,更為了國家的國格,寧愿放棄自己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也要堅決拒絕向韓國女老板下跪。他的行為,便不知是只滯與個人的骨氣,更是提升了整個中國的高度,從而體現(xiàn)了所有中國人的堅貞的骨氣。
兩千年前,孟子有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兩千年來,作為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總是在不同的時代已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著中國的相同的骨氣,讓世界上所有人都看到——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福建高三七市聯(lián)考“骨法用筆”作文篇4
談骨氣人人常說“行道之人不吃嗟來之食”這是骨氣的體現(xiàn),可我并不贊同。人理應(yīng)有骨氣,不向困難低頭,可是骨氣不能亂體現(xiàn)。
古來賢人文天祥,多么偉大的人啊,“富貴不能淫”可是最后還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過他為了不背叛自己的國家,我還能理解。
可是貧者我就不懂了,你都快死的人了,別人的施舍為什么不要呢,別人不就是橫了點兒嗎,再說你自己的處境已經(jīng)是如此的不堪了。
過分重視骨氣骨氣等于愛面子,如果在面子和生命中間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我想這樣的問題應(yīng)該不需要回答,因為誰都會選擇生命。
就算你怕你吃了別人的東西,被別人利用,那起碼你先要把自身問題解決了,你再去報恩,到時別人要你做壞事,你完全可以選擇不干,到那時你自殺也行啊,那才叫骨氣。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那么多年。到最后東山再起,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他才算的上是有骨氣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此時語重心長: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要能屈能伸。
福建高三七市聯(lián)考“骨法用筆”作文篇5
骨氣,自古熔鑄于中國人民的精神中,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品性,是正還是歪,是直還是斜,是流傳千古還是唾罵百年,我想對骨氣的詮釋是多種多樣的。
骨氣--屈原之體?!翱v身跳入江河中,只留正氣滿乾坤。”這是對屈原的稱贊,他是一位勤于納諫的大臣,只因為國、為民著想奉出諫言,卻未得回音。他氣,氣為何無人睜眼提案;他憤,憤為何無人真正醒悟。當一切都交織在一起時,他縱身一躍,消失在了茫茫江河之中,留下的只有他那傳頌千古的詩篇和剛正不阿的氣節(jié)。這便是屈原的骨氣吧。
骨氣--辛棄疾之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的身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這是辛棄疾的壯志未酬,他一心想為國付出今生,可卻無人賞識。他嘆,嘆為何自己年事已高;他愁,愁為何自己不能馳騁疆場;他悲,悲為何自己不能觀望和平盛世。耳畔夾雜著戰(zhàn)火紛飛、妻離子散的悲痛。他不愿看到此情此景,但卻無濟于事,他把滿腔熱血報效了祖國,還想再為國效力卻已然老去。這是辛棄疾的骨氣吧。
骨氣--陶淵明之神?!叭纬龉?,三次隱居。”這是對陶淵明的總結(jié)吧,他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最終辭官離去隱居山林,這世俗的紛擾足以讓他煩惱。雖然生活清淡艱苦,卻依然樂觀積極,“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笔撬膼芤馍?。這是陶淵明的骨氣吧。
骨氣便是有骨節(jié),堂堂正正的做人,骨氣便是那一代代偉人的化身,骨氣,中華人民自古的精神,挺起你的腰板,做一個有骨氣的人吧!
福建高三七市聯(lián)考“骨法用筆”作文篇6
骨氣,是一個人必須擁有的品質(zhì)。人如果沒有了骨氣,就像鳥折斷了翅膀;船折斷了桅桿,無法揚帆遠航。擁有骨氣,我們才會擁有完整的人格。
有骨氣的人才能贏得尊敬。有骨氣的人剛強正直,一身正氣,氣度非凡;而沒有骨氣的人,說話圓滑,阿諛奉承,為了利益不擇手段,讓人看不起。岳飛有骨氣,為朝廷拋頭顱灑熱血,垂名青史,贏得世人尊敬;秦檜賣國求榮,遺臭萬年,至今遭人唾罵。魯迅有骨氣,拿起筆桿子,不畏壓迫,毅然出擊,為舊社會引來光明;殷汝耕成為大漢奸,禍國殃民,遭受罵名。所以,有骨氣的人才能贏的尊敬。
有骨氣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有骨氣,人才能練就堅韌的性格和永不服輸?shù)闹練?。骨氣是無形的,但是骨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同是家徒四壁的人,沒有骨氣的人跪在地上以乞討為生,一輩子只能被別人踩在腳下;有骨氣的人卻能挺直腰板堂堂正正的做人,清貧但不失風骨,做事果斷,作風凌厲,最終取得成功。人與人的差距不在貧富貴賤,而在無論身處何境,都要不失骨氣,這樣才能做人上人。所以有骨氣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有骨氣的人才能成就大業(yè)。有骨氣的人無論在哪里,都能夠高昂起頭做人,不為家境貧寒而放棄,不為官權(quán)勢利而低頭,不為命運多舛而屈服,這樣的人才是好樣的。陶淵明有骨氣,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向權(quán)勢低下頭顱,毅然扔掉烏紗帽,過自己向往的生活;司馬遷身遭重刑,仍發(fā)憤寫《史記》,終于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佳作。他有骨氣,不向皇帝屈服,最終成就大業(yè);錢學森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yōu)厚待遇,突破重難險阻回到中國,為新中國創(chuàng)建做出努力,因為他有骨氣,所以他不向外界屈服,最終成就大業(yè),有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有骨氣的人才能成就大業(yè)。
福建高三七市聯(lián)考“骨法用筆”作文篇7
人生在世,必須活得有骨氣!
骨氣是什么?骨氣是一種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種折不斷,壓不彎的精神,是一個人人格的體現(xiàn),有時甚至是一個國家國格的標志。
梅汝璈就是一個有骨氣的人。東京審判時,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的梅汝璈面對外國人的刁蠻行為,始終不卑不亢。在審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堅持要求按受降書簽定的順序來排位,否則“無顏去見中國人民”。在事關(guān)中國的正當權(quán)力方面,他沒有屈服,始終據(jù)理力爭,直至贏得尊嚴。梅汝璈在外國人面前,所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骨氣,更是一個民族的骨氣,他的行為,讓當時國際社會對中國刮目相看。
縱觀古今,像梅汝璈這種有骨氣的人難道還少嗎?晏子出使出國,不從“狗洞”(小門)入,義不受辱;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李白不愿“事權(quán)貴”,“天子呼來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國打拼,面對外國人的刁難,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普通工人孫天帥,不給韓國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飯碗被砸,卻站得筆直。這些人,不都是有骨氣的人嗎?因為有骨氣,他們不卑不亢;因為有骨氣,他們不畏強勢;因為有骨氣,他們活出尊嚴,贏得尊重。
“錚錚鐵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負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氣的人。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擊敗,擄進宮中為仕多年。勾踐為夫差嘗大便,做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歸故里。他臥薪嘗膽,苦心建國,三千越甲,吞滅強吳,除去心頭惡氣,成就一代霸業(yè)。我們能說勾踐是沒有骨氣的表現(xiàn)嗎?不能。骨氣,有時候不是挺出來的,是人忍出來的。那份忍辱負重的精神,那份壓不平,折不斷,嚇不倒的精神,同樣稱之為骨氣!
然而,生活中卻不乏得了“軟骨病”的人。他們整天談?wù)擁n國、日本的某影星,“帥呆了!”、“酷斃了!”掛在嘴邊,卻不知我國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從事什么職業(yè);他們迷戀于“萬圣節(jié)”“愚人節(jié)”“圣誕節(jié)”,卻不知“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是哪一天;他們以穿外國名牌為榮,以吃洋快餐為美,以用日貨、美貨為傲,“月亮是外國的圓”,卻把國貨貶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個別人居然把討好洋鬼子、取悅洋鬼子當作一種榮耀,甘愿低聲下氣做了一條哈巴狗。這些人是可悲的,因為他們的做法只會引起外國人的反感。試想,一個連自己的國家與民族都不愛的人,一個沒有骨氣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嗎?
錚錚傲骨,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有骨氣的中華兒女,曾經(jīng)為中國的屈辱抗爭過,曾經(jīng)為中華的崛起奮斗過。新一代的青年更應(yīng)該銘記:人生在世,必須活得有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