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吧论坛春暖花开,麻辣直播琪琪黄鳝视频,春暖花开杏吧论坛首页

學生作文網(wǎng) > 作文素材 > 觀后感 >

電影《帕丁頓熊》觀后感

時間: 思靜2 觀后感

  《帕丁頓熊》是韋恩斯坦公司2014年出品的真人動畫結合影片。影片由保羅·金執(zhí)導, 本·威士肖、妮可·基德曼、休·博內(nèi)威利、莎莉·霍金斯等主演。影片的故事圍繞一只年輕的秘魯小熊展開,講述了這只喜歡吃果醬的小熊從暗無天日的秘魯?shù)诌_倫敦迷路后,與人類發(fā)生的一系列特殊經(jīng)歷的故事。

  Paddington固然是優(yōu)秀的賀歲電影,小熊很萌,Brown一家很萌,倫敦人民很萌,故事輕松而溫馨,取景經(jīng)典好看,笑點很多,妮可演的棒(原來在博物館呆久了會變成這樣嗎…),導演和音樂都滿分。除了賣萌以外還探討了家庭責任,適應環(huán)境等生活問題,溫馨感人。但這篇文章里,我想說的是一些煞風景的場景,一些細節(jié),一些支線故事,一些歷史片段。從啟動“黑暗秘魯”大冒險的倫敦,到現(xiàn)在“Everybody feels at home”的倫敦宣傳。在這個故事里也好,在故事之外的歷史里也好,會說英語的熊也好,不會說英語的人也好,黑人,黃種人,土著人,動物,都是西方文明的“他者”,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被動搖瓦解的“西方中心”與“人類中心”的殘片。

  這個想法的線索,并不是開頭那可愛的黑暗秘魯大冒險。那時候我還沉浸在留學狗離家數(shù)年、渴望看世界又發(fā)現(xiàn)自己回不去的傷感中——題外話。Paddington來到倫敦,被善良又有童心的插畫家Brown太太撿回家(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畫好繪本!),坐在閣樓上寫他的倫敦冒險和Brown一家的故事。典型的倫敦中產(chǎn)家庭。父親是風險分析師。大女兒Judy有語言天賦,她不光后來學會了熊語,還一直在學中文,夢想出去闖世界開家自己的小店。她還是個害怕新環(huán)境的姑娘。這個妙趣橫生人物介紹當時只以為是個無足輕重笑點,聯(lián)系故事整體,卻是個重要的呼應。導演相當細心地從一個小女孩捕捉到了倫敦人的心理。

  倫敦排外嗎?誰都不跟小熊打招呼,大家趕著上班,在地鐵站橫沖直撞。開始誰都不待見小熊,女孩和父親看到母親跟火車站的小熊說話,覺得匪夷所思。大倫敦并不像探險家介紹的,給小熊一個warm welcome。倫敦很冷,一直下雨。然而,這就是倫敦的傲嬌(或者用大女兒的話來說:embarrassing!這是英國紳士小姐們恐懼的根源)。這個城市因為過去的自豪與榮耀、不可一世的地位被撼動,而陷入一種深深的矛盾中。小熊和他們不同,因而被冷眼相待,被鄰居和這個家庭當做危險“人物”。倫敦唐人街何嘗不是個危險“他者”的聚集地。女兒是這種傲嬌的縮影,她害怕并憧憬著新的環(huán)境,新的世界,學習中文,像小熊渴望去倫敦一樣,渴望離開倫敦去看世界。小熊捉賊之后,她也很快接受了它——倫敦在改變。

  為觀眾們展示這改變的是Brown一家。只有母親,她有個奇特的古董店的朋友,并非土生土長倫敦人,操著奇特的口音,開著家一般倫敦小中產(chǎn)避之不及的“阿三店”。這樣的母親從一開始就維護小熊,并不光是善良友好,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所有“他者”的包容。而Brown小兒子,新新人類,雖然被父親各種管教,也發(fā)自內(nèi)心接受小熊,成為母親的擁護者。父親的角色不言而喻,他代表倫敦古舊、理性的一面,滿口的percentage,仿佛啟蒙時代(Enlightenment)的化身。Brown一家中上演著倫敦的各種心理矛盾、身份模糊、從不接受到接受,成長為一個真正包容“世界人民一家親”的倫敦。而這倫敦,從大航海時代直到今天,何嘗不是西方文明的縮影之一?

  從這點來看,與小熊、Brown一家相對的妮可(片中探險家Clyder的女兒),現(xiàn)自然史博物館的女檔案員/標本師,也不僅是一個熱愛標本的變態(tài),而是殖民時代權力的縮影。她不僅是反派人物。她和他父親,發(fā)現(xiàn)“黑暗秘魯”的探險家Clyder,是倫敦喜劇的黑暗面,真正的悲劇人物。老Clyder因為被熊叔叔所救,與他們交流,拒絕將他們制作成標本,因此被皇家地理家協(xié)會排擠。那段回憶殺是全片最富諷刺性、悲劇性與深意的一段——地理家紳士們問,標本呢?老Clyder說,他們不是熊,是人!他們是有智能和文明的!紳士們反問,文明?他們會說英語嗎?他們會打高爾夫嗎?他們會喝茶嗎?他們在學,他們吃果醬,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他們有自己的文明——這一切連Brown爸爸都沒法馬上相信,更何況當時那些紳士們。妮可父親對“文明”的理解是“西方中心論”的根基被動搖之后的理解,太穿越了,太超前了,not intelligible.

  (插播: 嚴格考據(jù)下來,就當妮可2014年時四十歲吧,父親探險回來時,她是十歲小女孩,被逐出協(xié)會也有八十年代了,薩義德東方主義78年出版,似乎父親歸來時正是西方中心論已被動搖的時期,畢竟這一動搖在二戰(zhàn)后就開始產(chǎn)生了。不過從原作故事系列問世的時間(1960年代)來算,就合理了,父親回來的時候是一戰(zhàn)到二戰(zhàn)之間,人種學研究鼎盛期。)

  妮可父親是走在“時代前沿”的人,因而被地理家協(xié)會排擠,在動物收容所度過一生。妮可發(fā)誓以父親為恥,并希望為父親雪恥,然而卻因此成了落后于時代的人——現(xiàn)在是開放的倫敦,街上是動物保護主義者、為弱勢群體聲張正義、強調(diào)種族平等與融合的呼聲,她代表的西方中心和殖民時代的權利早被摒棄了,因為她也落得和父親同樣的下場:打掃動物收容所。這是西方中心的末路,“黑暗秘魯”的黑暗歷史,永遠凝固在自然史博物館的標本之中。

  自然史博物館是個異托邦(heterotopia),借??乱粋€詞。雖然現(xiàn)在早已成為公眾教育的場所,孩子們學習知識、游客們瞻仰珍奇的空間,它同時也是他者的空間;是一個鏡子,讓西方文明在他者的照耀中看清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地理家協(xié)會”——以及同類的園林家協(xié)會、動物學家協(xié)會、人種學協(xié)會——不光是現(xiàn)代意義的科學研究機構,而是帝國殖民機構,是一個權力機構,人類壓迫他族、以及其他物種的機構(institution)。institution一詞在片中也被夸張、嘲諷。影片開頭,Browns爸爸提出要把小熊送到某個地方,搜腸刮肚說出institution一詞,小兒子腦海中立刻出現(xiàn)了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場景以及大牌匾“Orphanage(孤兒院)”。這是個好笑點,但笑過之后又別有意味。這種壓迫少數(shù)的權力機構——孤兒院以及同類的醫(yī)院、學校、動物園、監(jiān)獄、瘋人院、收容所、人種研究所——都是人類(或者西方白人)權力的化身。??抡f過的事,我不必重復。有趣的是,在paddington里面,這種“黑暗”機構以最調(diào)侃、尖酸的方式被否決了。倫敦不需要這些,動物和人都不需要這些,需要的是真正的種族平等,一個家以及真正的幫助。因此最后,連標本愛好者妮可都沒有被送去監(jiān)獄,而是社區(qū)服務——對機構權力的最終否決。

  暫時撇去這些沉重的歷史與現(xiàn)實吧。小熊充滿希望,倫敦也充滿歡樂,當代世界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還算是美好的,倫敦沒有重蹈覆轍,小熊在現(xiàn)在的倫敦找到了家庭的溫暖(幸好叔叔阿姨當時沒有去倫敦!我看開頭再也不會哭了),不可一世掌握動物生死大權的標本家被送去為動物進行社區(qū)服務了。Paddington把這種希望、包容、和諧展現(xiàn)給我們,然后如何將它延續(xù)下去,就是我們的任務了。

26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