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吧论坛春暖花开,麻辣直播琪琪黄鳝视频,春暖花开杏吧论坛首页

學生作文網 > 作文素材 > 讀后感 >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

時間: 新華 讀后感

寫讀后感需要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梳理和表達,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優(yōu)秀的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1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第一次聽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著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于心理學的書,里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y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僅是精神寄托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為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務必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務必透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于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明白而已。當你坦然應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

甚至于,你可能會發(fā)現,自己是可能到達“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為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并且在長時間的行醫(y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好處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務必如此。此刻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zhèn)鹘y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fā)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局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過于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于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業(yè)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2

“墜入情網,意味著自我界限的一部分突然崩潰,使我們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為一,我們突然沖出了自我界限,寂寞消失了,代之難以言喻的狂喜之感,仿佛體會到幼年時無所不能的快感,我們又變得強大有力?!闭驗閻矍槿绱丝駸峒?,所以很長時期我們會以為愛情無所不能,可以幫我們排除萬難,對方就是我們僅需的一切(當然,現在患有“愛無能”的患者除外。),然而,“這種因為機遇和緣分,不請自來,讓我們暫時失去自我,無法做出理智選擇的愛情,只是真愛偉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它讓我們提前品嘗到愛的滋味。因為它并非真愛,所以它最終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消褪崩塌,事實上我們想要獲得持續(xù)的狂喜,達到涅磐和永生的境界,獲得神性的啟發(fā),我們就必須體驗到真愛是什么,愛的感覺是什么,并且要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边@里派克提到了很多次的“神性”,不接受宗教的朋友或許會覺得反感,但是其實派克其并不是那種狹隘排他的教徒,他稱自己為“離經叛道”的天主教徒,卻一直擔負著關懷他人心靈的“心靈牧師”的工作。他所指的神性是我們心靈中的神性,絕不局限于宗教??雌饋硪氆@得真愛也是讓人倍感壓力的一件事,男女間直接的相吸,緣分的牽引,愛戀的錯覺及無法自拔,迷失自我也許痛苦,付出的代價也許高昂,卻都只是順著自己的性子,所心所欲,而要想獲得真愛,則“必須讓雙方的心靈得到成長和完善,幫助彼此心智成熟,即使在愛的激情過后,仍能醉心于那種美好的感覺”,要兩個人都付出艱苦的努力啊,想起來,的確非常困難。

“成熟的心靈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标P于孩童的說法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比如我們可能會刻意追求成熟而擯棄幼稚——“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內心中的小孩一方面孤苦無依,另一方面卻又躍躍欲試。要關懷心中的孩童,我們就必須面對自己較為低極的本性——無法控制的情感,愚蠢癲狂的愿望,以及各種形式的軟弱無助。我們必須接納這種流浪、迷失和無助。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停止生長,甚至必須后退,因為‘小孩’本來就意味著沒有長大。童心是心靈的一個側面,而心靈的任何層面遭到漠視,都會成為痛苦的根源?!?/p>

有觀點認為嬰兒是無罪的,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是神性的,但是同時他們也是不能獨立生存的。“我們不是要變成犧牲自我,最后只剩下潛意識的嬰兒;也并非要變成高高在上,遠遠超越日常生活,自以為所向無敵,對凡俗生活的弱點和缺陷也絲毫不感興趣的少年;我們最終要找到自己的內涵和分量,落回地面,培養(yǎng)出成熟、自覺的自我,承擔痛苦和責任,進而發(fā)展成神性的自我。”偉大的哲人也會讓自己時而像小孩一樣的放松和玩耍,“事實上孩童的‘無知’才蘊涵著無數可能,我們必須時而設法忘記那些阻礙我們領悟真理的知識”,這也就是禪宗所說的“空”的境界。我們追求理想,但是我們同時也要面對現實,我們有時要追求超脫,但是也必須控制自己的虐待傾向。

“ 我們不應該把人體視為機器,把思想視為一系列生化反應的結合,把人類世界視為人類智力與科技創(chuàng)造的奇跡,事實上,人的身體是心靈的外在體現,我們應該體會身體所表現出來的詩情畫意,內心中的意象與大自然和文化意象同樣重要。我們需要聆聽身體與心靈的節(jié)奏、音調、和聲與不和諧的音符,醫(yī)生在治療疾病時,也需要這種聆聽,我們應該將身體從‘行尸走肉’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重新與心靈融為一體。”看到這種觀點,其實讓我感覺很焦慮,現在的醫(yī)生都已經演變成直接把患者的癥狀輸入電腦,從數據庫中搜尋可能的疾病,然后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病情,最終得出可能的結論。如果讓病人花錢買藥更加有賺頭,更加有效率,那就不太可能鼓勵病人靠自身的免疫力去獲得更自然的康復,這種狀態(tài)與“關懷心靈”差得太遠了。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3

很少有書,我看了之后會寫讀后感的。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讀了之后感覺很有道理,有的地方寫得很好,對將來會有所幫忙,因此寫下讀后感,算是加深一下理解。

首先這是一本心理醫(yī)生寫的,教你如何使“心智成熟”的書,其中有詳細的邏輯分析,也舉了很多病例解釋它

心智成熟即“精神”的成熟。

要想心智成熟,務必要有“自律”,遇到問題時能直面問題并解決它。我身邊就有一個人,天天過得渾渾噩噩的,放縱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盡情享樂。她也明白這樣不好,但是一向改不了,就是因為她缺少自律。而自律的原動力是"愛",真正懂得愛的人,懂得愛自己和周圍的人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周圍的人的成長,促進他們心智的成熟。

隨著自律的不斷加強,愛和人生經驗一并增長,我們會越來越了解自身成長的世界,以及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構成我們自己的世界觀。很多人從未有過大規(guī)模跳躍,也就無法實現真正好處的成長。那里要指出的是,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很不“成熟”,尤其是那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將要承擔很多的職責,但內心還是很幼稚,這對他們的下一代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或者一些上級領導,心智同樣需要成熟,這對下級的發(fā)展是必需的。

要建立與現實相適應的世界觀,我們務必不斷學習,增進對世界的認識。

阻礙心智成熟的障礙是“懶惰”,即自律的反面。而懶惰的特殊形式“邪惡”則是指主動捍衛(wèi)自己的懶惰,它們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著。(這下明白“邪惡”的另一種定義和本質。)書中同時提出“潛意識”這個概念,及如何利用病人不經意流露出的“潛意識”解決病人遇到的問題――因為心理疾病就是由于我們自己的意識抗拒潛意識而產生。這是一個獨特的理念,對于很多人包括心理有問題的人都有幫忙。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和傾聽自己的潛意識,雖然很多時候它深深藏在你心底。

最后,心智成熟的最終好處何在?我們在心智逐漸成熟的旅程中,需要不斷自我糾正和自我調整,最終我們了解人生的真諦,清楚我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們將擁有駕馭人生的強大力量,我們就會感覺舒適而愉快。這種幸福快樂的感覺在其他方面是很難體會到的,而那些不了解這些真諦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也是很難體會到的。當然,我們走了“少有人走的路”――通向心智成熟的路,我們到達了頂峰,周圍有很少人和我們在一齊,前面也沒人帶路,我們不明白前面的路之后怎樣走,這時我們可能會難以采取行動,同時我們會產生孤獨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4

周末參加了花生媽媽的讀書會,和大家一起悅讀。自從孩子出生之后在育兒方面也看了不少書,基本市面上流行什么就看什么。有些教育經典也看了幾遍,結果呢,我不知道別人是否和我有同樣的感受,為何育兒圣經所說的從大的道理,比如愛、放手、信任,到小的細節(jié),比如不要陪孩子寫作業(yè)等等,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卻屢戰(zhàn)屢敗,挫敗感倍增,從而懷疑自己的情商和能力。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是育兒書,是從原生家庭到夫妻關系最后深入到哲學宗教信仰層面的探討自我成長的書。

多年三代同居的溫馨和糾葛,過渡到夫妻二人獨立養(yǎng)育,從全職后初期的憂郁、彷徨到現在的坦然和積極的面對,回首過往,雖然前路漫漫,卻已經看到了自我個性的多面,那些被光彩掩蓋多時的疤痕。而這些疤痕正是我從孩子身上看到,曾經的自己不愿面對,現在重又慢慢開始關愛,就如我要不斷地學會呵護那些弱小的性情。這個過程可能是披荊斬棘、困難重重,也許是我從此書中收獲最大,也是走此道路的意義所在。

和各位媽媽交流,一個話題一句話就能找到共鳴。每個人都不完美,每個育兒的方法也都不是放之四海的經典,不要迷信什么虎媽羊爸的道理,每個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只有找到你們一起協調的頻率,自會奏出屬于你們的旋律。這旋律中除了悠揚的曲調也會有如暴風驟雨般的強音,時而的憂郁時而的歡快,唯有這般,才是豐富的變奏曲。

別人馭兒之“術”可以借鑒,但不要偏離了自己的主旋律——不能失“道”。缺少愛的“術”是功利主義的操縱和控制,而盲目的愛又會導向束手無策的迷茫和放縱。所以虎媽和羊爸也都是別人家的爸媽,不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們都會有看到“別人家孩子”時的自責,轉手就把壓力放在孩子頭上,殊不知孩子和自己身上都背負著大大的包袱。我們一直在前行,拉著孩子的手,直到放手目送讓他去遠方。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5

重新拿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推薦給朋友們,給那些渴望走向成熟、有自覺期望改變心理現狀的人。其實這本書很淺顯,很多道理甚至都是身邊的一些小糾結的學術解讀而已,你我都懂。剛開始看我也就睡前隨便翻翻,但此刻看完整本書,卻起了期望再認真看一遍的念頭?;仡^想想,其實很詫異,原先這本書真有種魔力,讓你不自覺在看的時候跟著內化了它所述的一些心理學知識,似乎真有那么點被治療了一番的感覺。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本治愈心理的書籍,不如說它是一本能夠引發(fā)你自己與自己對話的向導書。

書中的一個理論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疾病。這是作者的觀點,我保留看法,因為是否就應將常人所經歷的七情六欲、內心痛苦掙扎看做是一種病,是我比較疑問的。但在看的過程中,我確實將自己的一些問題根據作者的理論進行了一番分析,也把自己當做一名心理疾病患者進行自我治愈,我覺得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過程。若是你平日讀以經驗主義為基礎的書,比如此刻市面上暢銷的心靈雞湯類的書籍,你能夠在閱讀的時候體驗一種用心的指導情緒,但整個過程不會有一種體驗類似望聞問切的治療的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者,而且是一位從事一線醫(yī)療的心理治療師。他透過超多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分析,給我們呈現出神經官能癥、人格失調癥患者的癥狀以及治理方法。我自認自己沒有十分嚴重的心理疾病,至少我并未呈現出明顯的消極對待偶爾自身存在的內疚、不信任或不負職責的問題。但仍然在這個看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在跟隨著作者做了一次對自己心理的大體檢,雖然沒有X光、沒有超聲波,但這種自檢的效果并不比醫(yī)生檢測得出的結果差,至少我自己是這么認為的。作者認為人都有病,而我們需要的是承認自己內心有某些方面的麻煩,應對這些糾結與痛苦,自覺地思考,經歷痛苦的自律,去選取自由、選

取尊重事實、選取重新學習愛的潛力······

書的第二部分花了超多篇幅論述“愛”,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我看的比較快的,也是覺得可能多多少少這部分與中國的大多數人需要思考的成長環(huán)境有所不同吧。但第二部分的“愛”這一章是值得再認真看的。大多數人不懂得什么是愛,那里的愛當然不是只男女情長的愛,而是自律的原動力,按作者的定義,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它包括自我成熟、也包括幫忙他人進步,它是完善自我和他人的持續(xù)的過程。

同時,作者也提到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深究其患病原因,都是由小時候父母錯誤的愛或忽視的愛而導致的。家庭環(huán)境的成長對個人的心里影響極大,父母對子女正確的愛是保證其健康心理的關鍵。而父母如何學會愛以及它的重要性也是作者論述的重點。

總之,推薦給期望成熟、期望進步和提高的童鞋們~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6

少有人走的路,光看到這個書名就會讓人覺得好奇,什么是少有人走的路?為什么叫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條怎樣的路?

本書的核心是:人生苦難重重。全書分為四個章節(jié):自律,愛,成長與信仰,恩典。作者以心理醫(yī)生的視角,為我們揭示了心智成熟的道路道路中,會遇到的種.種苦難、挫折,以及如何去正視。

人生不可能是風平浪靜的,這是一個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fā)我們的智慧,激發(fā)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但是要做到戰(zhàn)勝恐懼,克服懶惰,就必須要學會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會解決任何問題。

而所謂自律,就是用原則和方法,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

人生是不可能風平浪靜的。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fā)我們的智慧,激發(fā)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但是要做到戰(zhàn)勝恐懼,克服懶惰,就必須要學會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會解決任何問題。

每個人都應有著自己相應的責任。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面對的問題,擔負其對應責任,這些問題就會浮心中,阻礙著心靈的成長,也阻礙現實中的事態(tài)發(fā)展。人們總傾向于逃避責任,不愿面對現實,不愿改變。對于自己應該面對的問題,我們應是勇敢的說這是我的問題,我來解決。這或許只是一小步的改變,但會對我們的一生,帶來不盡的影響。但同時,自律是一項艱苦的任務,需要耐性,勇氣,判斷力,以及眼光。

在這之前,我想先說這么一個故事。

一個以前看過的故事,一只十多歲的老狗遭受病痛的折磨,家人決定為它實行安樂死,并讓它一直伴隨成長的七歲孩子在一旁觀看了全過程。當這只狗安詳閉上眼睛后,全家人聚在一起感嘆狗的壽命太短,而一直安靜不語的孩子突然說:我知道狗的壽命為什么比人短。我們人出生后要先去學會怎樣去愛,而狗天生就知道,所以它們沒必要活這么久。

這句從天真孩子說出的話讓人感到驚訝。人類自一出生,就承擔了一項重要任務:學會如何去愛。沒錯,這本《少有人走的路》最讓我影響深刻的地方就是愛。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讓我對于愛的定義有了新的認識,學會去愛,如何去愛。

書中,作者斯科特對愛的定義是:愛是一種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愛能幫助他人進步,也能幫助自己更加成熟。

愛是什么呢?我覺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發(fā)人生理想,甘愿面對困難承擔責任。

一個懂愛的人,一個有愛的人,他一定是一個自愛、自律、自立、自信、自強的人。

而作者覺得,自律的原動力是愛。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說的愛,并不是過去自己認為的狹義的男女之戀情,而是一種大愛。一種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愛。自己越是愛自己,便越是愛他人。

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里疾病的根源。

感謝李經理贈與我這本書,讓我學著去愛,學著承擔自己的責任,勇敢面對問題,向成熟更進一步。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7

《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醫(yī)生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叭松嚯y重重。”這是開篇的一句話,如果你能領悟這句話并有自己的感受的話,你的人生必定已經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當我們了解人生艱難背后的意義,我們也就會體味到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開篇第一部分講的是自律,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自律可以解決人生的種.種問題,消除人生的痛苦,即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自律主要包括4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在自律部分,有講到父母的過錯,父母的關注與重視,將給予孩子自尊自愛,也就是建立良好的價值感。一個有強烈價值感的人才會去更好的約束自我,實現自律。

忽視問題的存在,反映出人們不愿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使人感覺痛苦。問題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阻礙心智的成熟。

很多人都有輕微神經宮能癥和人格失調,所謂神經宮能癥就是把問題都歸結于自身,而人格失調者則把問題都推到別人或者其他環(huán)境等等上面。這里面還提到了,缺少關愛的孩子自慚形愧,認為自己不夠可愛、缺點大于優(yōu)點,他們從來不會想到,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愛和照顧。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經驗,讓心智不斷成熟,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神經宮能癥患者讓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調者卻讓別人活得痛苦?!?/p>

我們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現實了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而我們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地圖,才能循地圖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對于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反省內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觀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選擇后者。

人不僅對別人撒謊,也對自己說謊。但很多時候我們又需要限制性地表達個人意見。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實也就成了壓抑,所謂自律其實是一種彈性的應對方式,正如對孩子的教育,懲罰性引導和關注同樣重要,這樣才可以建立正確的規(guī)則。萬物無不是一種柔性平衡。也許《道德經》中的無為才是一種最高境界,沒有控制與被控制,不強加個人的偏見,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為了放棄,首先必須擁有某種事物。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揚要過簡單的生活,但是,你體味過什么是復雜,什么是簡單么?這種無思考的吃飯、睡覺、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種無知呢?你無知,又怎知這種簡單生活是最快樂的呢?這種選擇僅僅表明你沒有選擇吧了。

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機遇,也有很多挫折?!叭松嚯y重重”,派克先生在開篇先點明了這句話,意味深長。作為一名具有二十多年從業(yè)生涯的心理醫(yī)生,他對人生有著深刻的理解,也對人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說“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句話我很贊同。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情,總是需要我們去面對、去克服、去解決。對待這些問題,我們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猶豫、或從容、或焦急、或謹慎、或突兀、或瀟灑、或無奈……,有太多的問題考驗著我們的意志,促使我們成長,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雖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卻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溝通、多些勇氣、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會變得迎刃而解。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8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梢砸龑覀冞^上嶄新、寧靜、豐富而又不失快樂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有理解心的人。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找掉一個,并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它不僅僅是一本書、一條路、它更是一種發(fā)自于內心的慷慨的行動。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情,總是需要我們去面對、去克服、去解決。對待這些問題,我們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猶豫、或從容、或焦急、或謹慎、或突兀、或瀟灑、或無奈……,有太多的問題考驗著我們的意志,促使我們成長,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雖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卻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溝通、多些勇氣、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會變得迎刃而解。

成熟的人,應該是心態(tài)沉穩(wěn)的人,做事理性的人,務實自律的人,知錯而改的人。用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這四條來約束自己,做到靜臥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心胸坦蕩,以誠待人。

我曾經看過一本意林,名字記不太清了,好像叫《成功在久不在速》來罷,上面有一篇文章,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尤深:“我不會把自己看做是最好的,但我會把自己看成是最努力的;我不會把對手看做是最差的,因為我們都是一起走過來的?!奔幢闶菍κ?,也應該被尊重,對手也有自己的人格權利,我們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議論他們。閑談莫論人非。

少有人走的路,在此希望,希望走的人會越來越多。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9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關于心智成熟的心理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方法,而看了本書我確實有很多的收獲。

人生苦難重重,而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我們才會釋然,也不會再對人生的苦難耿耿于懷。苦難,是可以開啟人的智慧,激發(fā)我們的勇氣的。

有許多家長,學生,甚至我自己,也曾經埋怨過,小學階段學生學的東西是不是太難了,我認為小學應該是培養(yǎng)孩子讀書興趣的地方,不應該讓學生過早的接觸太難的問題。但是看了這本書,我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其實小學階段的問題與難易是沒有關系的,我們會發(fā)現: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照樣有學生不會,所以,學生與學生之間之所以會出現差異,在于學生有沒有主動的去面對學校為孩子們設計的各種問題,學生有沒有動腦筋,沒有想辦法解決問題。正常情況下,正如富蘭克林說的: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其實,如果深入到學生中去,我們就會發(fā)現,所謂的后進生,只不過是面對問題不停的拖延時間,或者視而不見,希望問題自己消失。為什么現在的孩子大都喜歡玩游戲,甚至沉迷于游戲?也許就是為了躲避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自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承擔痛苦,解決問題。而自律則源于愛,后進生更需要父母以及老師的關愛。富有愛心的爸爸媽媽或者老師,要給學生一種意識或者提示:“爸爸媽媽,老師都愿意陪我忍受困難,困難也沒有那么可怕?!碑斎桓改傅膼郾仨毷潜砝锶缫怀种院愕?。

對愛的理解其實有很多,但是有時候我們都不太懂什么是愛,作為老師,我時常反思自己,質問我自己,是不是真的愛我的學生。

我們學校有愛心義賣,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其實在我的意識層面我深刻的知道,應該把愛心義賣交給學生全權負責,我只需要從旁協助就可以,但是,出于某種擔憂,我?guī)缀醢k了愛心義賣的許多事情,在班級義賣上是獲得了成功,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我的做法是愛他們,幫助他們嗎?他們需要的是這樣的老師嗎?這個活動對學生有什么幫助呢?他們體會到愛心義賣的意義了嗎?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答案,愛,應該是傾聽學生的需求,該放手時就放手。我們應該時刻記住紀伯倫的詩句: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麄冇凶约旱南敕ā@首詩對老師也適用,我們應該時刻警惕。

其實讀了這本書收獲很多,可以說是這本書是開啟人心靈的實操書,能夠點亮我們內心的黑暗,正視自己的問題。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10

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我被一種力量和精神感動。這是一部心靈讀物,它可以帶領你走進內心,了解自己,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這部書是能輕松閱讀的通俗版,但請不要因此而輕視它,它可以健全您的心智、改善您的生活,讓您更快地走出困境、渡過危機。

這部書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杰作,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停駐了近20年。前三本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在美國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的心理醫(yī)生”,他獲得政府特許,進入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為越南戰(zhàn)士兵提供治療,其特殊的職業(yè)經歷,成就了他的一系列偉大著作。第四本作者托馬斯.摩爾,也是美國人,是一個享譽國際的心理學家,并擁有哲學學士、音樂碩士及神學博士學位。

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彼晕覀円赂业拿鎸栴},堅定地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這部書英文一本,翻譯后中文版是有四本:

第一本主題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作者用溝通與理解的語氣,幫助我們探索生命的本質,引導我們去享受生活,告訴我們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派克告訴世人: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

第二本書的主題是勇敢的面對謊言。派克大膽地揭露人性深處的謊言,也直指自己國家的弊病。由于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懶惰和恐懼,所以面對問題和痛苦,人們常常會選擇逃避,用謊言來麻痹自己的意識。被壓抑進潛意識的痛苦,則會以心理疾病的方式糾纏我們。所以,我們只有勇敢的面對謊言,依靠愛的力量對抗一切謊言和邪惡。

第三本書的主題是與心靈對話。人生錯綜復雜,我們應該為生活的神奇和豐富而欣喜,而不要為人生的變化而沮喪。每個人都必須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沒有自助手冊,沒有公式。某個人的正確之路,對另一個人卻可能是錯誤。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處在不同層面,各自有著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我們必須小心而靈活的對待它們。

第四本書的主題是心靈地圖。正像書的副標題一樣,它補全了我失落的一角。作者告誡要讓心靈得到關懷,尊重它表達的訊息,給它時間和機會來展現自己的面貌,用生活的深度、內涵和質量讓它茁壯成長,最終會造就一個獨一無二的“我”。 相信通過努力的心靈遲早會凝聚成那塊神秘的“哲人之石”,成為人格的堅實核心。

這兩位作者都運用了大量真實的案例,表達的方式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讀了這部書讓我明白心理健康并非總是陽光活潑,毫無陰影。心理的治療更不是令個性萎縮,變得淺薄而蒼白。就象作者所說:“抑郁造成的空虛,乃是思緒和情感的溫床;年齡的增長和衰老,可以促使我們關注心靈;死亡讓人更強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義;深刻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也是有好處的。”書中能作為勉勵、自省的言語很多。每個人看后的收獲都會有所不同,我毫無保留的推薦,希望更多人走上心靈成熟之旅。

這部書從英文翻譯過來,應該是考慮盡量原味的問題,所以有些語句讀起來會覺得不是那么舒服、優(yōu)美,但我覺得不影響閱讀的效果。

受此書的影響,引起我關注中國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發(fā)展。早在兩千年五百多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根據自己的觀察評定學生的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鬃雍軓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可見孔子對心理學的注重。三國時期(公元前3世紀)劉劭著有《人物志》一書中,將人分為圣賢、豪杰、傲蕩、拘懦,并提出了心理觀察的一條基本原則,即“觀其感變,以審常度”,美國學者施羅克曾將它翻譯成英文,于1937年以《人類能力研究》在美國出版,向西方介紹了劉劭的思想。南北朝時期學問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學者顏之推十分關注兒童的心智發(fā)展,在《顏氏家訓.風操篇》中做有詳細記載,這種以實物為材料的近似標準化的測驗方法可以說是1925年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嬰兒發(fā)展量表的先導。

我國咨詢心理學由于抗日戰(zhàn)爭和“”的影響,發(fā)展幾次受到摧殘,改革開放之后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和活力。但目前大部分心理學的教材和心理咨詢和治療用的測量表都來源于西方。近幾年來,我國的心理學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測驗的本土化研究,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將更有自己中國特色。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走的人越來越多。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11

讀《少有人走的路》一書,看到一段話,主要意思是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我的意愿,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求。我們生孩子,是因為自己想要孩子;我們對人好,是因為想被人認為是好人;我們去愛別人,是因為自己需要去愛人;我們愛孩子,是因為自己想成為充滿愛心的父母……。真正的愛能使人發(fā)生改變,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擴展,而非純粹的自我犧牲。如果我們常常對人說,你看看我對你多好、看看我有多愛你,那么,說明我們并不真正愛這個人,我們愛的只是自己,我們不停地提醒他人:看,我這個人有多好!我這樣還不值得你來愛我嗎?!

現在,我已經不再對學生說,我這樣是為了你好,因為我現在覺得這句話是世界上最假的一句話。因為,絕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自以為對學生“好”的時候,其實是想通過這種“好”,讓學生考得更好、做得更優(yōu)秀,然后我們也會被認為是優(yōu)秀的。因此這種所謂的“好”,其實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想被人認為是“優(yōu)秀”的需求。讓我們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沒有任何人來評價你的教學,你還會對學生“付出”那么多嗎?你還會對學生那么“好”嗎?發(fā)自內心、對學生無條件的好才是真的好,這種好,不用我們多說,學生也是能感受到的。

我研究教學,只是因為覺得地理教學還有點意思,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不研究教學,不研究如何將一節(jié)課上得更精彩,學生會不愿意聽課、會搗亂,會沒人聽課,我的心情就會很差,我在課堂上就會度日如年。所以,我不斷研究教學,想盡一切辦法將課上得更精彩,是為了讓自己更開心,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難道不是嗎?當我上完一節(jié)精彩的課回到辦公室,我的心情不是很愉快嗎?當我照顧好了自己的感受,學生也能從中獲益。一個自己都不快樂、不幸福的老師,是很難教出一群快樂、幸福的學生的。

所以,親愛的同行們,別再說“我怎么怎么努力,是為了你們”這樣虛偽的話了。說實話,現在的我再聽到這樣的話,會臉紅。

對兒子,我也要慢慢進化成絕不說這句話。是為他好、還是為我自己舒服,不用說出來,孩子天生就可以感受得到。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12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愿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xù)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現在正在寫這篇讀后感,其實已經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面對現實,放下有趣的游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但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輕松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輕松,當我寫完之后,感到心情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常會出現,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而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愿意積極面對,也就是不愿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如果現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fā)現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去搏擊風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責任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案冻稣鎼鄣娜耍瑧撚肋h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p>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y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因此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p>

“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p>

“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達到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而且值得精讀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13

春節(jié)放假值班,閑下來閱讀了我的生日書,《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應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己,讓自己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實脫節(jié)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于作繭自縛?!拔┯型纯嗖艜斫桃妗?,應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取逃避,而是就應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zhàn)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現實、持續(xù)平衡。對于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持續(xù)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后易,徹底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己的滿足感;而對于承擔職責,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職責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信心;對于尊重事實,20_對于各個行業(yè)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合我們自己的特點,找到20_年屬于我們的機會;最后就是持續(xù)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應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_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_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20_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14

21世紀,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變快,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心理問題增多??赡苁菍W習壓力,也可能是工作壓力,總之許多人都有自己的壓力,有的人內心強大就會自己解決而不至于做出極端的事,有的人并不能,就選擇各種逃避的方式,例如自殺。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作者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 這本書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直面問題,我們的心智就會逐漸成熟;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種.種局限。雖然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但是我們的卻是需要這些幫助我們是自己成熟起來。 因此接受挑戰(zhàn),才可以愛來真正的安慰……我們只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我們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精華篇15

“ 探求真理是科學家的天職,但科學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樣,在潛意識里,他們也希望為最復雜的問題找到最簡單、最明確的答案。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因此科學家容易把嬰兒和洗澡水一道潑掉??茖W家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能夠意識到,和其它宗教一樣,科學也可能流于教條主義??茖W本身也容易成為文化偶像,我們應該保持懷疑的態(tài)度。分清科學的領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帶來了一系列可喜的變化,但是,應時代需求做出的一個無意識反應則是,將政府、科學和宗教的勢力范圍按不成文的社會契約劃分,正是這個劃分,在確定科學和宗教的本質上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問題是,這項不成為的社會契約在今天已經毫無意義了,相反它成為了一種可怕的分裂工具,將我們的社會拆得七零八落。人類天生具有一種非常杰出的能力,他們能夠把相互關聯的事物分割在各個密閉的空間里,使它們彼此無法接近,結果導致巨大的麻煩。而聯合,就是要求我們勇敢面對各種相互沖突的力量、思想以及生活壓力。所以,當我們綜合考慮問題,并愿意承受隨之而來的痛苦時,我們就應該經常問自己:我忽視了什么?或早或晚,我們會發(fā)現,在一定程度上,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弊詈筮@句話,我到一直都很贊同。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局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過于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現在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業(yè)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

54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