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寫物的散文3篇
題目:內(nèi)心,長一朵小野菊
小野菊開了,純正的黃色開得雅致,開得惹人心動。像極了鄉(xiāng)下女子,十七八歲的樣子,見人有些害羞,躲在簾子后面張望,卻掩飾不住眉目里透出的風情。
每年秋后,野菊一叢一叢開在坡崖上。剛秋收完,地里光禿禿的,它的開放驚艷了整個晚秋。一叢小花,簇擁著,在葉子的交相處,躲躲藏藏,最后羞答答地登場。姿態(tài)一點都不張揚,山溝里,崖坡上,最寂靜的角落,才是它最怡心的別墅。
野菊花,不像其他秋菊那樣,花朵很大,被供養(yǎng)在室內(nèi),給一些文雅之士消遣。它,別致,不為眾人觀光取樂,留一份清歡寄予歲月的暗處,獨自風雅。懂它的人,都去鄉(xiāng)間尋找,決計不會躲在鬧市區(qū)品評。因為,它不會被搬上花卉展,更不會被人供養(yǎng)于溫室。它熱愛自然,熱愛自由自在的生活,獨自清歡。
中醫(yī)上講究野菊花入藥,清熱解毒。每到秋忙結(jié)束,一幫婦女,提上籃子,去溝里,去坡上,采摘野菊,回來蒸熟,晾干,賣到藥鋪。如今,這樣的采菊婦女,在鄉(xiāng)間還會碰上,只是已經(jīng)寥寥無幾了,大都是在家?guī)Ш⒆拥?ldquo;閑人”,很少見到少女的曼妙姿態(tài)。小野菊是一味很好的中藥,初聞,一股濃濃的藥香,在你的鼻尖蔓延。記得兒時,母親給我做過一個菊花枕頭,用布縫制一個套,里面裝滿了野菊花, 說是枕著它入睡,可以神清氣爽,耳目明亮。這種枕頭,我一枕便枕出了年頭。久了,菊花在里面都被壓成細渣,就需要更換的。
這樣說來,我與小野菊有著親密的接觸,大抵可以稱得上肌膚相親了。
上小學(xué)時,學(xué)校倡導(dǎo)勤工儉學(xué)。秋后周末,我們都會去采摘野菊花,按照分量,學(xué)校會給班級計算工錢,那樣班費就有了著落。有了這筆收入,老師可以發(fā)給我們粉筆,我們在操場的地面上畫自己心中的“藍圖”。這已經(jīng)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至今仍舊在腦海里清晰著。
采摘野菊,怕是秋天里最浪漫的事了。一群丫丫們,一早起來,帶上干糧,上坡下溝,到了黃昏才回家。有時候,籃子太滿了,就裝進預(yù)備好的塑料袋子去,背在脊背后面,大人忙完也會到村口來接孩子們。那時候,不覺得累,采摘一天,自己仿佛都快變成小菊花了。發(fā)梢上,衣襟里,手臂,腳踝,無不散發(fā)著野菊的清香。很濃,很濃……
畢竟是鄉(xiāng)間小野花,除了中醫(yī),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它。 它是孤獨的,或許還有些寂寞。作為藥,它的作用斐然卻不名貴;作為花,它開得自然卻沒有人觀賞???,偏偏我是看重了它。我喜歡它那份自信,不卑不亢;不與他花爭艷,不擇地點開放,謙虛,和藹;還有一點小小的羞澀,懂得含蓄。
它如鄉(xiāng)下女子,登不得大雅。通俗說,上不得廳堂。家里來媒人了,她們會躲在廚房里吃飯,羞答答想知道廳堂在說什么?卻又不敢冒然前去問話。我喜歡這樣的女子,羞澀發(fā)自內(nèi)心,自然,耐人回味。
她們長在山溝鄉(xiāng)下,有一顆純凈的心。不被世俗所污染,不懂得攀附權(quán)貴,純真,自然,保持著女子最初的清澈。沒有時尚的裝扮,沒有高檔的化妝品,素顏,在藍天和白云下無憂無慮的成長。這樣的小菊花,你不向往嗎?
小野菊開著,不等它敗落,就已經(jīng)有了歸宿。被人們捧在茶杯里,或者入藥中,它是珍貴的,不養(yǎng)神便治病。不像他花,供人賞玩,取樂,終究成了俗物。在這渾濁的世俗里,靈魂有多樣性,特別是都市里那些游走的靈魂居無定所,她們是否該羨慕這樣安靜而清澈的靈魂在一方水土中養(yǎng)息?至少,我羨慕。
喜歡看那些悠然開放的小野菊,想起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拋開世俗的唯一辦法,似乎唯有修籬種菊?,F(xiàn)實中,很多人不是在追求修籬種菊的境界嗎?何不,我們也做一朵清清然然的小野菊呢?
日子繁瑣,內(nèi)心留一角,長滿小野菊。在秋風里,散發(fā)著藥香。
有關(guān)寫物的散文2:
題目:《品說南京》整理更新十一:煙花柳巷(1)
南京夫子廟地區(qū)內(nèi)秦淮河岸,曾是煙花柳巷集中地。二十年前,還有不少遺跡尚存。
那時我到夫子廟常去陳舊斑駁的石壩街、鈔庫街等處走走。每經(jīng)過一扇“大宅門”總要好奇地往里張望一番。一邊看著這些一進一進的已擁擠地住著許多百姓人家的當年的青樓大院,一邊在頭腦中演繹著當年在這里發(fā)生的艷情故事,與歷史對話,感受當年氛圍,發(fā)思古之幽情,別有一番享受。
自古以來,南京內(nèi)秦淮河邊就人文薈萃、商賈云集。六朝時代,夫子廟地區(qū)已經(jīng)相當繁華,烏衣巷、朱雀街、桃葉渡等處,都為名門望族所居,且秦淮狎妓之風即已盛行。
到了明代,夫子廟作為國子監(jiān)科舉考場,考生濟濟,因此這里各種酒樓、茶肆、妓院十分紅火。在秦淮河南面,朱元璋還建了12座高樓,蓄養(yǎng)官妓,又稱樂戶,終日新妝炫服,招接游客。
“秦淮河房,向為妓者所居”。
內(nèi)秦淮河岸:“梨花似雪草似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六朝佳麗最秦淮,一帶朱樓映紫霞。欄邊新水越娥紗,紅袖春嬌蛺蝶花。”
內(nèi)秦淮河上:“槳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簫鼓,晝夜不絕”。“秦淮煙月無新舊,脂香粉膩滿東流”。“秦淮風景勝姑蘇,幾許煙波入畫圖,但得山真兼水秀,月明何處不西湖?”
李白:“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吳敬梓:“大街小巷,合共起來,大小酒樓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處。不論你走到一個僻巷里面,總有一個地方懸著燈籠賣茶,插著時鮮花朵,烹著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滿了吃茶的人。到晚來,兩邊酒樓上明角燈,每條街上足有數(shù)千盞,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帶燈籠。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凄清委婉,動人心魄。兩邊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細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卷起湘簾,憑欄靜聽。所以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里焚的龍涎、沉、速,香霧一齊噴出來,和河里的月色煙光合成一片,望之如閬苑仙人,瑤宮仙女”。“船艙中間,放一張小金漆桌子,桌上擺著宜興的砂壺,極細的成窯、宣窯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花毛尖茶,那游船的備了酒和菜肴及果碟到這河里來游,就是走路的人,也買幾個錢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
妓院加上后來貢院聚集的巨大人氣,使秦淮青樓引領(lǐng)風騷多少年,鼎盛時妓家連街接弄幾無隙地,家家屋宇精潔,珠簾點翠,花木疏蕭,庭院飄香。
尤其秋闈開科,試子云集。勾欄瓦肆,選色征歌。舊院長橋,問柳尋花。狎客接踵連騎,妓家應(yīng)接不暇。雖然揚州、蘇州、盛澤、松江、杭州和北京著名的“八大胡同”等也妓館較多,但很長時間里以“南京秦淮最為繁盛”。
有關(guān)寫物的散文3:
題目:竹林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一直在文人墨客是純潔、雅致、高風亮節(jié)的象征,所以與梅蘭菊合稱為四君子。江南多竹子,我的家鄉(xiāng)屬于丘陵地帶,但偏偏我住的地方卻沒有山,這是我小時候覺得很遺憾的事,(許是看多了童話小說,總覺得山中有數(shù)不清的奇花異果和玲瓏的小動物)所以家鄉(xiāng)也就沒有氣勢磅礴的竹海了。只有一種叫做淡竹的竹子,很高很直,比水竹粗,卻比楠竹細多了,青青翠翠,秀秀氣氣的,一如江南的女子。竹子多是一小片一小片長在房前屋后,倒是屬于居有竹了,但普通老百姓沒有那么多文人的情懷,可對于竹子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人們還是肯有感情的。因為它不僅在春天給我們帶來美味的嫩筍,晾衣服的竿子、盛稻谷的籮筐、曬梅干菜的匾子,買菜的籃子、、、、、、很多家常用品都與竹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那時每家都會隔上一兩年請一次竹匠師傅來修補和重新編織一些竹制品,記得我們村上只有一個老頭會這個手藝,老頭好老了,還駝著背,總系著一條大大的圍裙,手藝卻很好,人也和氣,所以大都很尊敬他。主人備了酒菜,老頭從不在中午喝酒,說是怕耽誤下午的活計,只有到了吃晚飯時,才會小斟一杯,菜也總是細細的吃。竹匠請來的那天,家人就會早早地砍好竹子,一般3至5年的竹子適合編織了,我們小孩總愛圍著老頭看他干活,先用刀刮去綠綠的外皮,再把竹子破成很多條薄薄的篾子,老頭在與鄉(xiāng)鄰的閑聊中完成一件一件滿意的作品。
我家也有竹林,不過不是在屋旁,而是與幾家鄰居的竹林連成一片,占據(jù)在一大片的菜園中。竹林很大,每家都用薔薇做的籬笆進行分割。我最喜歡春天的竹林,粉的白的薔薇會在這個季節(jié)怒放,傍晚我總愛在此逗留,太陽的余暉撒在竹稍,而歸巢鳥兒的喧囂又把竹林渲染的熱熱鬧鬧。四月是淡筍破土而出的時候,這時沒有大人跟著就不允許去竹林玩了,怕粗心的小孩踩到剛冒出頭的筍尖。江南的春天總是在晚上下雨,春筍卻在一夜雨水的滋潤下紛紛拔高。于是雨霧繚繞的清晨我就會隨著父親來竹林挖筍,這時早起的鳥兒已出去覓食,竹林里濕漉漉,靜悄悄的,仿佛還能聽見竹子的拔節(jié)聲。我總是在父親的指導(dǎo)下小心翼翼的挖著竹筍,間或也會和父親聊聊天,問一下這個竹林的來歷,是什么人在什么時候栽下了這片竹林,父親搖搖頭說他也不清楚,在他很小的時候,竹林已經(jīng)存在了,只是沒有這么一大片,因為竹子是靠地下的根系繁殖衍生的,所以竹林越來越大了。我對竹子的喜愛越來越多了,竹林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無私的給予人們啊!帶著一大早的收獲心滿意足的回家,母親總會把賣相好看的竹筍送給那些沒有竹園的鄰居。而我們的餐桌上也會多了幾道與竹筍有關(guān)的菜肴,油燜筍、筍尖燉蛋、筍燒肉、、、、、、
五月竹筍不再從地底下冒出來了,而有些沒有被挖掉的竹筍也長成了青翠的竹子,這時父親會給竹林松松土,算是感謝它饋贈了我們一個月美味的回報,希望來年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收獲。
在四季的更替中我漸漸長大,竹林卻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越變越小,現(xiàn)在我已是不惑之年,竹林還是在最后的堅守中消失了,家鄉(xiāng)早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也不再使用竹子做的日常用品了,而商場中看到的竹制品雖然精致,卻總覺得少了一點點煙火味。那片消失的竹林上已是林立的高樓,而我卻總在春天的早晨想起那片薔薇芬芳濕漉漉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