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1000字
東坡詞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多少自認(rèn)英雄的人或是自信即成英雄的人在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風(fēng)云亂世中摸爬打滾,四起干戈,卻也漸漸被歷史淘出了長河。 英雄,此二字不知糾葛了幾多逐鹿群雄、東征西討的人的心緒。多少人又葬身名利場下? 凡言“三國”者,即便未曾看過此書者也必知悉“臥龍先生”諸葛孔明的大名。
書中,他是一位羽扇綸巾、談吐高雅、自比管樂、有呼風(fēng)喚雨之能、經(jīng)天緯地之才的一代儒將。隆中定三分,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無數(shù)人心中,諸葛亮的文才武略、戰(zhàn)術(shù)謀略,甚比“武圣”孫武而被頂禮膜拜。沒錯,孔明多謀而近妖,是個奇人;三國系一體,是個偉人;言歸子底,他嘔盡心和血,可惜卻是個苦人,一世爭戰(zhàn)卻未能打下那漢室江山。
劉備嘗夸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緣何其六出祁山終無功而返?只因他把自己一生命運捆綁于一個平庸王朝的戎馬戰(zhàn)車之上了。知劉禪不可扶而扶,人格固然可敬,而現(xiàn)實終究是悲哀的:一代賢相南征北戰(zhàn),心血嘔盡,戎馬倥傯,到頭來卻也不過是五丈原夕夕秋風(fēng),錦官城片片降幡。 而書中倍受推崇,集大義于一身的劉備,雖為漢室宗親,當(dāng)世皇叔,盡人和之利,而論起英雄,便如當(dāng)時青梅煮酒論英雄之時一般,此酒也得脫手,難入口。書中劉玄德大仁大義,至孝至親,滿面忠厚之相,又有識人用人之才能,真可謂系古今圣主之德行于一身而無半點瑕疵。可惜透書而觀,這卻只能說是貫中為體貼顧念這位劉姓皇帝的面子而在其蒼白臉上抹上些許胭脂而已。李宗吾所書之《厚黑學(xué)》中罵劉玄德之臉皮之厚更甚城墻轉(zhuǎn)拐之處。
劉備皮雖厚、心雖黑卻終是心中無謀,而其皮厚心黑卻實實在在地體現(xiàn)出了:劉備好哭,且會哭,哭得山崩地裂,日月無華。而其亦非干嚎,亦非嘶喊,乃是真正泗淚齊流,惺惺作態(tài)之中又不得不使人心服口服,以至于低聲嗚咽幾聲,似魯肅這般忠厚之人便會跟著流下兩行老淚。劉備之哭,把人心收買,孔明被哭出隆中,趙云被哭得死心塌地,左一聲“劉大哥”,右一聲“主公”,雖然沒有拜過把子。玄德之心黑,勝于濃墨啊!其黑在于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托孤之時他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這招欲擒故縱之技陰狠歹毒之至,好一聲“君可自取”聽得孔明汗流滿面,熱淚盈眶,手足無措,抽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想劉備聽畢必是側(cè)臉嘆息,心中卻已笑足三萬六千五百次了,可見劉備確是一個皮厚心黑的“忠厚長者”。 而回頭看看那些各路諸侯,呂布雖可獨戰(zhàn)三英,卻只是個背信棄義、沉迷聲色的三姓家奴,被歷史唾棄;周瑜,雖然是青年俊才,深謀遠(yuǎn)慮,城府之深都和臥龍有得一拼,只可惜意氣用事,心胸狹小。孫權(quán),只不過依父兄基業(yè),雖有任人唯賢之能,知人而用之才,卻無爭世奪天下之大才,而無半點建樹;董卓亂政,擅自廢立皇帝,擅自戳殺群臣,雖極大打擊了皇權(quán),卻不過是在三分天下之路下扮演了一個清道夫的角色,為旁人賣力做嫁衣耳…… 青梅煮酒,酒亦冷。亂世梟雄,令諸侯。 可以說,那英雄之能飲者唯曹公耳,曹操年少時便被斷言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其城府年少時已然頗深。 書中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逆不道,遭人非議。
而我卻要說天下之大,能者居之,緣何唯有劉姓可稱帝?曹操作為一位政治家,有遠(yuǎn)見卓識,他抓住“天子”這個有利籌嗎,于亂世之中占一席之地,有何不可?作為軍事家。官渡之戰(zhàn),他以少勝多,一統(tǒng)北方,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他同樣為其子代漢建魏,為最終平蜀平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建安文學(xué)代表人物之一,詩詞之格匠心獨具,豪情奔放灑脫:“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全都膾炙人口,為人所爭誦。 惟一可惜的是曹操生性多疑,以致剛愎自用,不然赤壁之戰(zhàn)總該有另勝負(fù)之寫。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可見曹操之弊,也在那不得人和的環(huán)境。然而終究是瑕不掩瑜,曹操總無愧于英雄之名。 后記:英雄之說本無定論,每個人心中的三國都有一個英雄,但刀光劍影之下,鼓角爭鳴之遠(yuǎn)卻總躲不過一個滿頭華發(fā),黃塵裹身。 英雄,英雄之說本戲言耳。 此文雖非歷史論著,但作者提出了一個大膽新穎的觀點:三國時天下真英雄唯曹操一人而已。圍繞此說,文章采用對比映襯之手法,旁征博引,內(nèi)容翔實,佐證有力。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本文語言之簡煉、流暢。文白相間,句句文采斐然。如若不信,何不即讀?(孫梅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