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讀書筆記
在她極富傳奇的一生中,有絢麗驚世的成名過往,有癡心不悔的愛情經(jīng)歷,有十里洋場的上海故事,有華美悲涼的香港情緣,還有離群索居的人生遲暮。她,就是張愛玲。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guī)砹恕兑驗槎?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參閱。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讀書筆記篇一
在讀了白落梅的《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之后,我更加的了解了張愛玲。我也慶幸我愛的是張愛玲。
在我看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幸的,生在了一個不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缺少了愛、溫暖,剩下來的只是痛苦和無奈。但張愛玲并沒有逆來順受,他有反抗,并且是那么的強烈。她是那么的迫切地想要自由,當(dāng)她自由的同時另一個魔鬼又找上了她,可張愛玲并沒有后悔,他寧愿這樣的活著,也不要幸福的苦著。張愛玲一個美麗動聽的名字,這名字是她母親取的,真是人如其名。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張愛玲考上了大學(xué),可還沒有等到畢業(yè)他就輟學(xué)了,因為沒有學(xué)費,一個連生計都成問題的人怎可能去奢求上學(xué),即便他是多么的渴望,從此她開始了漂泊的生活,因為他找不到母親同時被父親的拋棄。貧窮沒錯,可貧窮卻在無形中成了恥辱。他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但是這遠(yuǎn)遠(yuǎn)不能滿足像她這樣才華橫溢的人,張愛玲開始了寫作,當(dāng)?shù)谝徊啃≌f得到大家的追捧時,張愛玲成了作家,一個名副其實的女作家。她喜歡寫小說,她覺得里面每一個人都很像她亦或不像她。張愛玲說過這樣一句話:“總之,生命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縮小的、怯怯的愿望,我總覺得無限的慘傷。”
正是這樣,張愛玲開始了她的慘傷——情傷。她的成名讓一些人開始關(guān)注她并追捧她和追求她,那么胡蘭成就是最明顯的那一個,在胡蘭成給她送去了一張紙條后,張愛玲便對胡蘭成有了一點想要見上一面的想法。當(dāng)在一次長談過后,張愛玲此時已經(jīng)對胡蘭成有了些許想法,但是在那次長談后胡蘭成卻對張愛玲失去了追求的愿望,也許胡蘭成愛著的不是那人而是愛玲的才華。也許胡蘭成自己都不清楚,亦或他清楚了也要留她在身邊。張愛玲愛上了那句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就這樣張愛玲的愛情,來的不動聲色。張愛玲是這樣一個理性和聰明的人,卻偏偏地愛上了胡蘭成這樣一個多情的、且只愛自己的漢奸,也許是胡蘭成懂得她,也許是她糊涂了。胡蘭成一開始就沒有愛上張愛玲,她只是被他這樣欣賞著,然后就淡了,他們之間的話開始很多、很多。有時是一個人說另一個人聽著,有時又是都說,說不完。他們沉浸于此,但胡蘭成從來沒有說過愛她,胡蘭成只說過她是他的膩友,只是膩友而已。要不是妻子全慧文提出與他離婚,他是不會與張愛玲結(jié)婚的。她是開心的,他是無奈的。后來的婚姻生活他們還是那樣只是說話,而因時間的漫長,讓胡蘭成感覺到了煩惱,他覺得這樣的生活讓他很乏味,確實是這樣,與一個不愛的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乏了、累了就開始怨起來了。對于一個平凡的人來說一定會的,更何況是一個花心的男人,胡蘭成有發(fā)妻玉鳳,妻子全慧文,情人英娣,后妻張愛玲,又有武漢小周和秀美,張愛玲只是其中的一個。此時只覺得胡蘭成是如此的混蛋,張愛玲以為可以挽救這段她看重的愛情,所以她從上海去了溫州,當(dāng)她到溫州看到的一切和聽到胡蘭成說的一切時,他就知道自己來錯了,可她不死心,還是后著臉皮問了胡蘭成是否愛自己,可張愛玲再一次錯了。愛上了一個不愛她的人,張愛玲只好離開了溫州,此次來她足足呆了20天,可她還是走得那么不情愿,她還是不舍胡蘭成,即便胡蘭成不愛他。張愛玲不是自愿走的,而是被胡蘭成趕走的,胡蘭成容不下她,秀美也容不下她,所以她走了。胡蘭成說;“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不仁!”可張愛玲還是不舍得,數(shù)日后她從上海來信說‘那天船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撐傘在船旋邊,對著滔滔黃浪,佇啼泣久之’。張愛玲結(jié)束了一段婚姻,是那么的令她痛心,她真不該,不該遇上胡蘭成,也許這就是宿命雖然她不信這些迷信,但是她卻說,有一只烏鴉站在她的窗戶上,她不在乎,但當(dāng)烏鴉飛走時,她又是那么的開心。原來她也那么普通和平凡,對于愛情也只是凡夫俗子一個。
張愛玲說過,像這一類(甜言蜜語)的假話,在一個女人聽來是很容易相信的,恐怕沒一個女人能例外。既然沒有一個女人能例外,那么張愛玲也不是例外。這就解釋了張愛玲為什么愛上胡蘭成這類男人的必然性——女人的輕信和多情,張愛玲也是一個輕信和多情的女人。張愛玲離開了胡蘭成,可之后胡蘭成卻還是給她寫了信。當(dāng)張愛玲寫了一封決絕信給胡蘭成之后,大意為不要再給我寫信了,即便寫了我也不會看一眼的。而后胡蘭成也就當(dāng)真沒有再寫過信給她,而是給她的好友炎櫻寫過一封信,也正如他預(yù)想的那樣沒有得到回復(fù),慢慢也就斷了聯(lián)系。張愛玲離開了胡蘭成,那么像她這樣有原則的人也會離開那個傷心地,即便他說過任何一個地方她都不想去,她就愛上海,她懂得中國。張愛玲先離開上海,然后又出境去了香港,當(dāng)胡蘭成回到上海準(zhǔn)備去找張愛玲的時候已是人去樓空了。胡蘭成說過,“愛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樣,有她在世上就好了。”
胡蘭成絕情的拋棄了張愛玲,可之后還是去找了她,胡蘭成是出于怎樣的心里,我不得而知,或許他不習(xí)慣找不著人說話,少了一個膩友。張愛玲去了香港后又移民到了美國,他在美國只有兩個認(rèn)識的人,一個還說不上認(rèn)識,因為他們都還沒有見過面,那就是胡適。還有一個朋友就是炎櫻,離開香港上船的時候她又哭了,不知為何哭得那么悲慘,就像上一次離開溫州那樣,現(xiàn)在張愛玲十分缺乏安全感,他不再像1943-1945年那樣的自信和堅強,她變得焦慮不安起來。她說過,“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從前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單調(diào)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但她依然那么才華橫溢,以至影響中外,初到美國的張愛玲住在簡陋的貧房里,大家都覺得住在這里是可恥的,可張愛玲卻不這么認(rèn)為,她覺得那只是一個過度,熬過去就好了。后來她搬進(jìn)了文化營,終于來到了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并遇到了一個愛她的人——賴雅。并且她也愛著他,可是張愛玲并沒有感到安定,因為她意識到自己既寂寞又像這片無根之萍,盡管已搬到彼得堡來了,但這種居無定處,事無定職的漂泊感卻依舊如故,她為自己朦朧的未來心中無數(shù)而感到焦慮,像她這樣知道連父母都無法依靠的人,又怎會去依靠一個外國男人。張愛玲再一次漂泊。可后來他們還是相愛了并結(jié)婚,可是好景不長,賴雅中風(fēng)生病,并且是接二連三,而家中的一切花銷全都是愛玲在支撐著,雖然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張愛玲卻還是覺得很幸福。但張愛玲終究是不幸的,她還是走了她媽媽的路,像她媽媽那樣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我突然想問一句這個也可以遺傳嗎?開始不懂了。但這并不是遺傳,只是影響,上代的影響而已,更或者只是一個巧合,僅此而已,沒有其它。而在1967年10月8日賴雅去世,這對張愛玲是一種解脫,她丟掉了一個包袱可更多的是失去了心愛的人的痛心,在后面的幾年里,張愛玲勞累于各種疾痛。他開始煩了,可她又是那種不贊成自殺的人,她朋友對她說三毛自殺了,她是那么的不以為然,可在后來,張愛玲安靜的死去了,沒有什么痛苦的表情,在她那不大的房間了。死之前他把一些證件都放進(jìn)了他的包里,可見她已經(jīng)明顯的知道自己將離開人世,把后事都準(zhǔn)備好了。張愛玲寫過這樣的警句:生命就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真如她所說她趕上了,真與虱子相遭遇。而且也是擺脫不掉的煩惱。最后張愛玲死于心血管病,張愛玲的遺囑寫到:死后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遺體,不舉行任何葬儀式,骨灰灑向空無人處。遺物全部寄給宋淇先生,最后,張愛玲的骨灰撒向空曠的太平洋。這是一個空曠無垠的地方。張愛玲就這樣隕落了,在那個月圓之夜,消失在人群中。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讀書筆記篇二
更深霧重,在今天這個天氣讀白落梅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讀她筆下的那個更為感性的張愛玲,更生出一股無名的凄涼。
張愛玲是個高傲的人,從她流傳度最廣的那張照片中就可以略窺一斑,那睥睨一切的眼神,那高高在上的身姿,無不向世人宣告著她的高傲。但是,她高傲,卻不目空一切,她只是看不上,不想看,這個俗世的一切,她的高傲是一種逃避,是一種想遁世而不得的悲涼。
張愛玲出生世家,書香門第,自小家境殷實,這使得她可以有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成長環(huán)境,但是,她的成長環(huán)境也想其他很多世家子弟一樣,伴隨著很多無法避免的腐朽沒落。她看著舊的一切長大,卻活在一切新的之中,他才情絕代,更因此生出了很多高傲的涼薄——世間再難有值得她去愛的事物了。
直到她遇到了胡蘭成。
每個人都有命定的緣分,只是善緣難遇,孽緣長逢。胡蘭成大概就是張愛玲命定的孽緣。張愛玲太有才情,又長在名門世家,世間的男子很少能入得了她的眼,她想求一個懂她的人,但又離世人太過遙遠(yuǎn)。而胡蘭成卻于千山萬水中遇見了她,并深切地懂得她,懂得她的才情,懂得她的心事,懂得她性情,因為懂得,所以被愛。張愛玲就這樣愛上了一個懂她的人,她不在乎他漢奸的身份,不在乎他已有家室,不在乎他不能給她天長地久,她只在乎愛,在乎這份獨一無二的懂得。于是,遺世獨立如他,也不可避免地淪陷了。如她的小說《傾城之戀》一般,因為愛,而傾城。
白落梅,江南女子,人淡薄,文字也淡薄。初相識,她寫禪詩禪詞,自然一副出塵滋味。復(fù)相見,她寫蘇曼殊、納蘭容若、倉央嘉措,又更添幾許多情,幾許雍容。而無論其筆下的人變了幾許,不變的是她本人天然的一絲淡薄。這淡薄寫入了她的性情,她的生活,于是,她寫出來的種種,自有一種淡薄滋味。因為淡薄,所以無求,因為無求,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她筆下的人,總有一種沁入人心的魅力。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也許你寫的不是真正的你,但是只因為你打動了真正的我,所以,我讀你,所以,我愛你。誰說傳記不能多情,誰說傳記不能感人,誰說傳記不能華麗……惟其如此,才成唯一之白落梅,才成唯一之白氏風(fēng)格。
白落梅以其淡薄,寫張愛玲的涼薄,有一種相得益彰的契合之感。張愛玲的涼薄太過冷冽,讓人親近不得,甚至遠(yuǎn)觀都能感覺得到她的寒。白落梅的淡薄卻讓人寧靜,遠(yuǎn)近皆宜,或從喧嘩中,或從寧靜處,都能給人以親切的感動。于是,白氏風(fēng)格的張愛玲,也跟著平易近人了許多。張愛玲是一襲華麗的旗袍,名貴,雍容,高高在上。白落梅給她繡上幾縷脫塵的梅花,略有余香,略有人間煙火的味道。白落梅就像一個舉世無雙的裁縫,用手中的刀剪針線,慢慢修飾著張愛玲這件她最喜歡的藝術(shù)品,這時候,張愛玲是張愛玲,張愛玲更是白落梅。
因為你是你,所以你是我。也許很多時候,當(dāng)一個作者深愛上她筆下的人物,便不可避免地將彼代之為我,將我代之為彼。然惟其如此,才能動人,動心,惟其如此,才能懂得,值得。
如此,張之涼薄,終究多了幾分暖意,如此,白之淡薄,終究多了幾分情意,如此,《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終究多了幾分新意。有新意,便是心意,有心意,才是讀者接受它的最大理由。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讀書筆記篇三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這是民國著名作家張愛玲在她的著作傾城之戀里書寫的一段話。也是她一生感悟出的精華之一。
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這樣的家庭雖然是衣食無憂但卻是張愛玲痛苦的開始。父親張廷重因滿腹經(jīng)綸無用武之地而頹廢迷上了吸大煙母親黃素瓊對他失望而拋下張愛玲父子去了倫敦。這使張愛玲從小變知曉了世間冷暖。雖然錦衣玉食但缺少了至親的愛護(hù)照顧試問她的童年怎會快樂。然而孩子永遠(yuǎn)是母親的心頭肉,是母親懷胎十月忍受十級之痛把孩子帶到人間,是母親的心頭肉。黃逸梵在如何的前衛(wèi)她仍然是一位母親。她的心牽掛著小張暎。母親的歸來無疑對張愛玲來說是開心的是興奮的也是幸福的。母親請了專門的老師教她學(xué)琴教她作畫教她學(xué)習(xí)英文。這愛的教育給張愛玲不怎么燦爛的童年里添了幾許色彩。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如此凄厲的話語出自張愛玲。她的少年時代是灰色的。父母的離異帶給她無限哀傷。張愛玲是個冷清的女子不會把她的悲傷表露,不會把淚水掛在臉上。她不愿自怨自艾。母親的離去對于一個孩子是痛卻打不到這個堅強的女孩。日子還要繼續(xù)下去,不管外面是風(fēng)吹還是雨打。父親的毒打后母的冷嘲熱諷已經(jīng)把她對父親的愛撕的四分五裂再也不可能復(fù)原了。張愛玲逃到了母親身邊。然而母親一屆女流在當(dāng)時社會無法讓張愛玲有物資的享受。對于愛女這位母親有心無力。讓她到香港讀書已經(jīng)是極限了。張愛玲的才情源于她的寂寞。源于她細(xì)膩的感情無從抒發(fā)。沒有對的人聽她的心事。愛的代價對于她來講是太過奢華了。無論友情,愛情甚或者是親情。
一場戰(zhàn)爭使得張愛玲瞬間長大.她知道世事無常,人類太過渺小.你我只不過是風(fēng)塵中的一粒沙子.此刻萬眾矚目下一刻便不見了蹤影.在塵世間的種種都會成為泡影,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淡去.從小經(jīng)歷的磨難使得這個女子有了堅硬的外殼,害怕觸碰外面的空氣.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冷情,如此孤傲,只為受傷害.然而如高空中月亮一般的女子也有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的時候.那是花一般的年紀(jì).有詩有畫有情.張愛玲遇到了她夢里的賞花人.她不管不顧的為他綻放.那賞花人名叫胡蘭成.盡管宗究是場錯愛盡管宗究是注定不能開花結(jié)果的.但愛就是愛了.她愛的如此干脆,如此的不計后果.如此的坦誠.結(jié)果是讓自己泥足深陷無法自拔.多少個心夜晚思念心上人寂寞的心兒對著月亮默默傾訴.流淚道天明.因了她的心上人的愛情不只屬于她一個人
她的執(zhí)著,她的人不顧身沒能感動上蒼。那一抹紅還是強留不住的。人生無不散的宴席。曲終人散時人走茶涼。只留惋惜在不愿走的人心上徘徊流連。留戀那一抹紅盛開時的鮮艷。張愛玲和胡蘭成終究是美麗的錯誤。只是張愛玲愛的如此深刻。她愛胡蘭成亦懂得那顆桀驁不馴的心。所以選擇慈悲選擇不阻礙他的方向。與他插上翅膀還他海闊天空,任他翱翔。不留給她一絲哀怨把眼淚深埋。張愛玲是最細(xì)膩最感情的只是她用情太深容易受傷便選擇刻意克制不留一絲溫暖。她知道沒有付出便不會期待不會期待也就無所謂失望與否了。男廢耕女廢織的愛情是不被認(rèn)可的。這世間沒有不勞而獲,也沒有常開不敗的花朵。就這樣張愛玲這朵花枯萎了。為她不圓滿的愛情枯萎。人在這世間只是為赴一場場的情約。轉(zhuǎn)身的傾城只是上輩子欠下的情債,今生來還如此而已。與愛插身而過道別后轉(zhuǎn)身,今后只為自己而活。.
葬送了的愛情連同她的美麗就這樣的一去不復(fù)返了。張愛玲視乎把這人世間的愛恨情仇都嘗過了。為了那段刻骨的傾城之戀她把一切都賠進(jìn)去了。她的才氣因為政治被埋沒了。張愛玲飽嘗人間疾苦淪落到流離失所卻從不抱怨。至少她全心全意的愛過了。那顆千瘡百孔的雖隨胡蘭成的遠(yuǎn)去而枯萎但堅強如她是不肯輕易沮喪的。盡管寂寞盡管孤獨,但依舊那樣鮮艷那樣明亮。文字為她撫平傷口安撫寥寂。如浮萍般的飄零與一生的知己“文字”作伴。在碩大的城市里尋找胡蘭成許過她的現(xiàn)世安穩(wěn)。上天是不會薄帶如此才情女子的。終于又讓她找到情感的寄托。心靈的創(chuàng)景。在哪個寒冷的季節(jié)里她遇到了賴雅。一個給她久違了的快樂與溫暖的男人。盡管他白發(fā)蒼蒼已是暮年,盡管他身無分文久病纏身。盡管跟著他張愛玲受了如此多的不如意。但當(dāng)初的溫暖現(xiàn)如今已變成一種責(zé)任。兩個相依為命的人兒彼此靠近互相取暖。無論如何的苦難只要有彼此生活的窘迫會變得無比的甘甜。
聽誰說過人到世間走一遭是為了要還債的。賴雅此時已還完了他的債務(wù)。先一步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張愛玲。張愛玲亦從此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牽掛。想來她是害怕牽掛的。此時的她不愿與任何人有任何的掛鏈。她知道付出的越多就越容易受傷。她只想過平淡的日子再經(jīng)不起驚濤駭浪了??善翘熘溑?,命中注定離不開世人的矚目。為了尋那份溫和那份清單張愛玲用盡了她余生所有的力氣。寧愿過著逃離的生活,她不想再有任何的創(chuàng)傷了。這一生傷的太多太深了。她把所有的傷痛都收下了,卻把美好留給他人。慈悲的她智慧的她給這個世界帶來一束光芒。隨著時間的流逝張愛玲漸漸的虛弱了。在哪一個中秋之夜她與世長別。把悲苦帶走把榮光留下。她靜靜的走了。沒有任何的惋惜。這一生悲歡離合陰晴圓缺都已嘗過。她的靈魂化作一道孤煙遠(yuǎn)去了。也許她是回到了故鄉(xiāng)那個令她又愛又怨的城市去了。她的身影永遠(yuǎn)刻在了民國。那個臨水照花人,那個獨一無二的靈魂隨了他的心愿不在擁有下一世。這一世的喜怒哀樂月缺月圓,足以。